嫉妒心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2020年7月8日,河南平顶山第一中学某个高考考场教室,气氛凝重又安静,考生都在认真的埋头答题,除了落笔声,只有考场外的大树上的知了在鸣叫。
监考老师又进行了一次教室巡查,相互对了一下时间,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现在,高考反作弊的科技越来越先进,几乎做到了零死角,已经很少有考生敢在考场冒险了。
就在此时,就见考场内一个女生突然起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先后抢走右边和后边一男一女两个考生的答题卡,并当场撕掉。被撕掉答题卡的男生当时就哭了出来,而另一位同样被撕掉答题卡的女生,虽然在撕碎的答题卡上继续答题,但是,苍白的脸上早已说明心中的情绪。
然而,当监考老师质问撕掉他人答题卡的女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女生轻飘飘地说道:“因为看到其他人都会,我却不会,心态崩了,想发泄!”

根据当时同一考场的考生回忆,那个时候离理综考试结束还有不到5分钟的时间,这个女生就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抢走并撕毁了后桌考生的答题卡。之后,她在两名监考老师的控制下,依然挣扎着把右桌考生的答题卡撕掉。在她把手伸向第三张答题卡的时候,幸亏第三名监考老师及时赶到。
更恐怖的是,这位考生回忆,当时他还和对方对视了一眼,吓得他情不自禁地捂住了自己的答题卡,这种感觉至今让他头皮发麻。
嫉妒在这个女生身上已经不只是骨中的朽烂,还是黑暗的灵魂,心怀恶意,见不得别人好。因此,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现在,由于教育的过度竞争,孩子长期遭受较强压力,父母若是再把“别人家的娃”挂在嘴上,孩子的嫉妒之心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目前,河南高考成绩已经放榜,这位撕掉他人答题卡的女生成绩也出来了,根据相关规定,她的全科成绩都被取消,已然成为2020年高考最出名的“0分英雄”。
情绪失控的女生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可是,对于两名受害考生来说,却是无妄之灾、天降横祸。虽然后续官方给出补救措施,延长答题时间。但是,谁又能保证答题卡被撕掉后,这两个孩子的心态没有失常?
孩子的嫉妒行为是自己与周围的同伴做比较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是看到他人在某方面超越自己时,产生的一种不安、烦躁、痛苦的情感状态。
一般而言,孩子的嫉妒性有明显的外显性,他们或者通过具体的肢体行为和语言体现出来;或者表现出闷闷不乐的情绪,拒绝跟其他人说话。因此,父母一定不能听之任之,对孩子的嫉妒行为放任不管。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父母该如何防范孩子的嫉妒行为及心理呢?
01 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
父母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学好文化课就可以了,闲暇之余可以让孩子学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比如吹拉弹唱等,在丰富孩子精神生活的同时,与嫉妒心理说再见。
02 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宽广胸怀的人往往能成大事。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心胸。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处事中,都要学会放宽心胸。此外,父母也应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03 教会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认知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要为自己提太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认可赞赏他人的优点,以他们为榜样,努力赶超,而不是一味地嫉妒。父母要告知孩子,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
04 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当孩子克服一个难题后,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这样不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
写给父母的话
嫉妒是人类心理学中一种正常反应,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始情感。
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嫉妒,很可能为自己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并产生一些不良后果。
嫉妒使一个人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他人身上,忽略了自我的成长和发展,甚至会使自己很难融入这个社会,人际关系糟糕。
有嫉妒心的孩子一般会存在自卑感,父母要学会及时地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成为内心的强者。
END
代际超越家庭教育
代际超越家庭教育走进每一位家庭进行家访,深度调研父母和孩子,追根溯源,指导家庭教育方向。
给每位家庭成员全面综合的科学的测试。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天赋所在,解析孩子各项能力所处阶段,找到适合的沟通及培养方式。
提供每个家庭个性方案,用专业将一切化繁为简。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专属的指导老师,确保随时沟通和方案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