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迎来“新王”,一年送出121亿个包裹,比顺丰邮政加一起还多

快递的江湖,得包裹者得天下,很显然,曾经的“王者”中国邮政已经力不从心了。 在中国邮政召开的2020年中工作座谈会上,披露了2019年的战绩,全年寄递业务量为71.6亿件。 这个数字放在中国快递行业属于什么水平呢,笔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2019年中国几大快递巨头的包裹量。 邮政只能排在倒数,中通才是真正的快递“一哥”,包裹量引领“通达系”,已经超过了顺丰、邮政两家的总和。

其实,中通不仅是包裹量大,挣钱效率也并不比顺丰、邮政差。 顺丰控股2019年营收1122亿,但净利润只有58亿,净利率仅为5%。 中国邮政2019年6173亿的营收,但大部分是靠邮储银行、中邮保险、电商分销等非快递业务挣来的,即使如此,综合净利率也只有8.7%。 而中通快递全年的净利率则高达24%,妥妥的行业第一,即使只有221亿的营收,也录得了和顺丰相当的净利润(53亿)。 中通的快递费肯定是比顺丰、邮政便宜的,低价的反而更挣钱,不得不惊叹于中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运营效率。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通一件包裹的成本低至1.63元,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通能够揽下最大的包裹量了。

不过,中通并不满足于现在的121亿件包裹量,今年初,中通创始人赖梅松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计划,2020年中通的市场份额要提升2个百分点。 什么概念呢,行业预计2020年中国包裹量将达到740亿件,2个百分点相当于15亿件,这意味着中通要实现超过12%的增长率。 当然,增长不是靠嘴巴说的,需要脚踏实地地干,而中通今年以来就一直在为自己的包裹承运量扩容。 众所周知,中通最发达的是陆运,全国快递车辆超过4万,要扩容,首先就要增加车辆。 早在今年疫情初期,中通就一次性购买了1000辆“欧曼GTL”,6月份又一口气买下了2300辆“江淮格尔发K7”。 两款车都是时下最火爆的4X2快递车型,带挂车后可载货约30吨,相当于增加了10万吨的运量,这可能拉不少包裹。
当然,车是需要人开的,除了买车还得招司机,今年4月份,中通就向全国各城市发布了招聘公告,共计引入6000个驾驶员岗位。 而随着包裹量的增加,其它岗位的人员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于是,在招司机的同时,中通还开放了超过10000个操作岗位职务。 应该说,中通已经做好了“膨胀”的准备。 不过,竞争对手也不会坐以待毙,包裹不会自己跑到中通的碗里来,怎么抢食,除了几大电商平台的暗战外,快递终端就成了主战场。 快递终端的形式无外乎两种,要么是人工收寄网点,要么是智能快递柜,而中通则是多线布局。

先说人工收寄网点,菜鸟驿站目前终端覆盖率最大,中通也是菜鸟驿站的成员企业,不过,菜鸟驿站再好,始终都是阿里巴巴的。 于是,中通快递旗下搞了一个兔喜快递超市,功能和菜鸟驿站相同,在很多大一点的小区里,快递超市和菜鸟驿站并存。 再说快递柜,中通本来也是丰巢的股东之一,但和菜鸟驿站的原因一样,在别人的灶台上烧饭始终不安心。 于是2018年中通就退出了丰巢,同样是以“兔喜”为品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兔喜快递柜”,并且承诺快递柜不向用户收费。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快递柜超时了是要收费的,速递易最早开始收钱,今年丰巢也宣布收费,已经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但愿中通能信守承诺。

建快递柜也非一日之功,中邮速递易和丰巢花了几年的时间才有了现在的覆盖度,不过,中通快递也找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花钱买现成的。 实际上在几年前快递柜兴起的时候,抢入者不仅是速递易和丰巢,还有很多非快递行业的玩家都跳入了当时的潮水中。 而随着潮水退去,“裸泳者”纷纷都想找地方上岸,而中通快递就扮演了这些“裸泳者”的“救星”。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中通快递近日收购了海尔旗下日日顺乐家智能快递柜,一共大约3万组柜子,每组平均价格6000-7000元,总耗资大概2个亿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2个亿只是柜子的钱,后续还有场地租金、电费、运营费等,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吞下的“面包”,但赢得了时间。

其实,中通的对手韵达、申通也在全力布局终端快递柜,曾经他们也是丰巢的股东,与中通同样的担心让他们先后退出了丰巢另起炉灶。 韵达旗下的快递柜品牌叫“蜜罐”,由总部与地方网点合伙运营,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已经铺设了约5万组“蜜罐”快递柜。 而申通旗下的快递柜品牌则叫“喵柜”,2019年7月注册成立了专门运营的公司,目前还没有公开的运营数据。 可以肯定的是,中通布局末端的方向是正确的,至于这两个亿花得值不值得,那就“行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不过,中通擅于创造奇迹,但愿今年也能和往常一样。
前进的路上需要朋友,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不同观点 添加个人 (vx:coumto336备注豆瓣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