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 对话 | 李少红:只用市场做标准是不公平的


「我觉得我在电视剧的市场上能独树一帜的话,也是因为我没有放弃对艺术上的追求。不管是类型电影还是作者电影,你都要让它有更高的艺术性,更丰富的艺术感。」——李少红

提起中国第五代女性导演的代表人物,李少红导演的名字总会在第一时间映入观众的脑海。从在洛迦诺与柏林电影节获得累累硕果的艺术电影《四十不惑》(1992)与《红粉》(1995),到而后席卷全国的电视剧《大明宫词》(1999)、《橘子红了》(2001)和新版《红楼梦》(2010),李少红将自己细腻丰润的艺术感注入了商业作品,树立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

在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电影论坛,李少红导演作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批试水拍摄商业片的电影人,受邀就类型电影全新的创作与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是自己这一代导演创作中始终的探讨的命题。她亲历了艺术电影从低迷到逐渐被接受的全程,也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制片厂开始,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cinewoo 作为本次金爵电影论坛的特别支持媒体,与李少红导演共同探讨了女性电影人的处境、执导商业电视剧的幕后故事,和对构建一个更完备的市场体系的展望。
女性导演
“中国有多少女导演?”
Q:作为国内顶尖的女性创作者,对于女性题材在市场上的优势有什么看法?您认为女性电影人的处境近年来有所改善吗?
A:女性题材其实这两年还比以前多了,包括姚晨的《送我上青云》(2017),还有《春潮》(2019)。因为女性导演开始多起来了。其实我觉得有一段时间可能中国的女性导演人数不够,很少。它分了两个时期,一个就是我们第五代之前。那个时候,其实女导演在每一个电影制片厂占的比例还挺高。


我有一个特别深的印象,我92年的《四十不惑》去参加电影节、95年的《红粉》去参加电影节的时候,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都特别好奇,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很多中国电影。对女导演也特别好奇。他们永远会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多少女导演。一开始我都不知道,后来我自己算了一下,各电影制片厂加起来真的有20多个女导演。然后他们都好惊讶,我说是少了吗?他们说太多了,都不能想象。全世界加起来都没有20个。


一个中国有那么多女导演,我也好奇。后来我想可能很大的原因就是,那个时候都是分配制的,电影学院毕业以后分在电影厂。所以没有很多个人的选择性。大家会有一定的比例都在从事这个职业。后来市场化了之后,都是自己做项目,要找钱,要做全产业流程。你要知道发行什么,知道营销资源,要给自己卖片子。所以这个过程考验职业的强度非常高,所以可能流失性非常大。有很多过去的女导演走不完这个流程。对于年轻的女导演来讲,市场也不成熟,所以这个困难非常大,很多人都没有办法选择这个职业。

现在到了一几年之后,我觉得市场慢慢相对的成熟了之后,整个产业的运作也相对比较成熟之后,现在这种女性题材和女导演慢慢也就开始多起来了。包括我们导演协会的青葱计划,每一年报名的女导演还真挺多的。原来我们还说,咱们最后一定要有个女导演,千万不要选了半天全是男性导演。我们还要想觉得要注意,最后我们发现都不用注意,一半的都快(是女导演)。有时候我们一年下来有5个,就评到最后的时候都会有2~3个都是女导演,比例相当高。而且她们能从四五百个一直竞技到5个里面。你想想,多厉害。

电视剧创作
“我没有放弃对艺术上的追求”
Q:今天论坛的主题是类型、实践与作者表达的平衡。您尝试过各种各样类型的创新,您认为哪种类型最有可能出彩?如何平衡艺术性作者性与商业性?
A:其实你说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在我们这一代导演里面,是这一生的创作中一直在讨论的一个话题。因为更现实的要求,你太可能始终做一种类型的影片。那么要不要去双向发展,或者说要不要有它有的融合性,其实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命题。




李少红导演版《红楼梦》剧照

今天我们也在讨论,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有这种作者电影和市场电影的融合性。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像我最早开始拍电视剧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你怎么堕落了,好像都感觉你怎么不坚持搞艺术电影了。我当时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嘛。又有孩子了,怎么办?你就必须得做。现在你拍部电影那么难,投资找不到,我就觉得一直让我等两三年,我就怕自己的手生了。我觉得我就做导演就像技术工种一样,你一定要干,你不干的话手就会生。所以我要在等待的这三年中拍一部电视剧,又能解决我的生计,又能让我练手,我觉得这个可以尝试。

那时候我拍电视剧的时候,大多数我们同学还在坚持在只拍艺术片,不做商业片。也许因为我第一部就做了商业片,我门槛从第一步就迈过去了,所以我没有那么太大的障碍。但拍了之后,我也遇到了一个问题。所有人都教你说电视剧应该这么拍,不能拿电影的方法来拍。突然我就觉得我不会拍了。我听来听去,也没听明白电视剧跟电影到底有什么区别。在我概念里不都是用摄影机来拍吗?我突然觉得电视剧的拍法我真不懂,他们跟我讲了,我觉得他们也不懂。因为电视剧的历史太短了,它从90年代开始,跟我拍(电影)几乎是同时的。后来我就讲,如果你同意让我用电影的方法拍,我就拍。如果你说用电视剧的方法拍,我就算了。


所以,其实最后如果要是说我拍的电视剧有什么与众不同,大家觉得特别艺术或什么,其实没别的,我就坚持了还是用艺术片(的方式),还是把它作为电影来拍。只是它是一个非常长的电影,20集的电视剧等于10部电影。当然这样的话,对我来讲,付出的体力要非常大,精力要非常强。一个电视剧一场戏可能就换一个机位就完了,对打,对吧?这么说,我就不甘心,我就一定会有调度,我要换很多机位。因为有调动就要换机位,可能时间就长。一般来讲,人家都是两三天或者三四天要拍一集,我可能要用五六天。为了缩短这五六天我就得跑着拍,我就得非常的具体,要高效、快速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压缩到我能够三四天拍一集,不超期、不超预算。其实是苦自己的一个活。

我觉得我在电视剧的市场上能独树一帜的话,也是因为我没有放弃对艺术上的追求。我觉得这是我们一边干一边体会到的。所以我也觉得,不管是类型电影还是作者电影,你都要让它有更高的艺术性,更丰富的艺术感。那么在这种两种类别里面,你都不可能有所损失,只会加分。
艺术片与商业片类比
“这是不公平的”
Q:您刚才有说,随着这么多年发展,我们的市场越来越成熟。您觉得未来最理想化的电影市场什么样的?
A:我觉得确实市场是需要细分。尤其是你现在商业化了之后,市场不细分反而会要出现很多问题。比方现在我们很多影片都是拿一个标准来判定,就是票房。票房作为一个唯一标准,来对于影片的内容进行判定。我觉得这就是没有细分,这个就不公平。你把一个儿童片、动画片,或者文艺片,跟一个大的商业片去类比,然后说谁是30多个亿,你才3000万。其实它应该跟同类影片去做比较。

我认为对于文艺片来讲,都不应该拿票房去作比较。因为这种文艺片,实际上它不是跟大家讨论票房,说谁看的人多人少,而是说是对你有没有启发,有没有改变你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或它的深刻性和人文价值有多高。它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因为市场没有细化,大家都拿市场的唯一标准对于影片好坏做鉴定。这是不公平的。
在国外,大家都知道它的市场成熟了之后,是把这些分得很清楚的。比方说在欧洲市场,咱们叫文艺片,它不叫这个。他们是叫外国语片,这种小众的影片。他们还分了一类,本国语言就是法语电影,是在专有的电影院里放映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也是专有放映。所以那标准都是纵向的,不像我们全是横向。


国家对外国语片的专有影院是有扶持政策的。比方说他它的税收最高的是好莱坞影片,第二位是法语影片。税收最低的,另外还有扶持的是小众影片。这些影院它都能活。比方说500万(的成本),我只能够盈利350万,还有这个缺口,就是政府扶持的目标,所以这种就让影院能够活下来。
因为这类影院厅都非常小,二十个人。我们因为经常去了就奔那儿看电影。它的广告宣传非常广泛,所以买一张报纸一翻你就能翻到,你想看的电影基本都在。你到那去一般都是在旧商业街的后面,就两个电影院,一个是好莱坞的索尼影院,一个法语影院。在法语影院的背后那条街就是这种影院。所以也很集中。

我还看过一场专门讲摄影师的纪录片,因为我丈夫是摄影师,我们俩就奔那儿去了。去了以后发现还真有不少人看,我就觉得很好奇,我说怎么会有人爱看这种片子,我们都觉得这不能上市场的。他们津津乐道就很喜欢看,他觉得幕后的这些故事对他们很有启发,都是人生嘛。这个很有意思,所以我觉得细分是指这些东西。

最理想化的电影市场
“只有前端与末端连起来”
Q:我们提到市场,您之前有说过,就随着这么多年以来的发展,我们的市场也越来越成熟,您觉得未来一个最理想化的电影市场是什么样的?
A:我刚才说的就是理想的情境。还有一个就是投资。刚才说的是末端的,现在我们说电影的前期制作。前端的这些东西,其实在过去我们市场没有形成之前是非常乱的。包括刚才我说的,对我们来讲,在市场逐渐转型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亲历者,最困难的时候真的是太绝望了。
因为在你的教育系统和教育概念里面都不知道融资这个概念是什么,对于商业也没有概念。不光是说你让你拍《银蛇谋杀案》(1988)这种片子你没概念,这个是在制作电影的环节上,钱从哪来,需要多少钱,这些概念都没有,就一下宣布我们没有钱,拍电影就要自己找钱。我走出北影厂的门口,在马路上,我就站在那,就想钱在哪儿?谁是有钱的人?我茫然得真是像瞎子一样,你知道吗?就站在你未来的面前,我完全不知道往哪走。所以我们吃了亏,真的是很多血的教训。

当时是遇到了很多骗子,但也真是也有很多很仗义的人。这种教训伴随着我们整个(职业生涯),很艰难地往前走。所以我们后来觉得市场要是成熟了,前端的东西也要成熟。
现在,政府、银行开始慢慢开始着手建立这套系统,国家也慢慢放开了口子,有一个正规的融资渠道,这很重要。以正规的渠道来说,就是应该资本进入,我们可以用正规的资本来做电影,来跟市场对接。没有资本进入,市场链就是不完整的。你只有后端,没有前端是不可能的。它只有连起来了,才是一个完整的市场链。
*本文原创首发于cinewoo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