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西安
去了趟西安,呆了四天。上一次去是2012年。
那时候的自己感情很差劲,工作很糟糕,觉得老天爷为什么要跟自己开玩笑,于脑海中总有人事想不明白,走不出也看不破。好在相信自然的力量,在那年的国庆节后问我一个人去了甘肃天水——咸阳——西安。
在西安明城墙上走了三四个小时,走在一块一块砖石上,身体很累,头脑慢慢清醒,走到夜色烂漫,走到快关门,走着走着眼泪流了出来。哭出来,也就好了。回来后两个月内解决了让自己心烦的事。
这次,我没有登城墙,在永定门下默默地对着夜灯初上的它,说了句,“谢谢。”
化解人心情的有时是书、是音乐、是人,有时也是超乎自己想象之物,比如西安城墙于我。几年没见,看着市中心的玻璃商业楼们,我想里面有很多的Monica、Lisa、Amanda,就是没有阿大。
这次是为着西安碑林博物馆而来。 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馆主要由碑林、石刻艺术馆构成,有7个碑室。任何一个书法爱好者都不会不知道碑林,任何一个书法爱好者在碑林都走不动路。一进去,景云钟就在右手边,正面就是李隆基《石台孝经》。第一室里陈列《开成石经》,有《尔雅》、《论语》、《周易》,《诗经》等12部经书,再加上清代补刻的《孟子》共13部。

第二室,想必大多数人要在这里心跳加速,我呢,在进去前喝了几口水冷静。里面有什么?我的天,书法字帖范本啊~~~
《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在这里,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在这里,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在这里,还有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等。
第三室, 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隶书有汉《曹全碑》等,站着看、蹲着看,翻来覆去看,怎么看都看不完的。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我啥时候才开始写千字文呢?

第四室偶像小坡坡和他的好基友黄庭坚的碑正在被拓印。问工作人员时不时就要做拓片吗?
答,“每天。”
我的心好痛,每拓一次还是对原物有损伤的。那简直是个大型拓片现场,满屋子都是墨水味,夹着风扇的风。

其余几室以明清为主。
另,昭陵六骏中的四骏在碑林博物馆中。又,石刻艺术馆中的佛造像也是一绝,还有汉代画像石存于其中。目前该馆中的佛造像也有借展在成都博物馆参展“映世菩提”。

去碑林的当天去了西安博物院,看到了各式各样的俑们,化解了对唐代姐妹们的思念之情;第二天去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的现场没有我想象中那样恢弘,不过总算是了了心事一件。
此次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进去陕西历史博物馆,虽然八年前我去看过了。因为我的愚蠢,忘记了提前查看官网消息,原来人家还在需要预约中,29号预约时,8月1日的都全约满了。那么购买临时展厅的票进去行不行呢?不好意思,两个临展的票也约满了。陕历博,就是这么火。它值得。可惜没能再跟那些可可爱爱、能文能武、有勇有谋的唐代姐妹们重逢。
那就下次再见吧。
去之前信誓旦旦每天要以两个博物馆的进度行进,去了才知道,一天能把一个逛明白就算不错,我这爱好着实需要脑力和体力都在线,缺一不可。每天都是精神抖擞地出去,灰头土脸地回来,我的腿已经不是我的腿,走出水泡来。累,太累了,身体上很累,但心灵是满足的。
动车回来的路上,路过剑门关,耳机里听歌《一程山路》,窗外青山横,下过雨,白蒙蒙地像是给山穿上了薄纱。
跟着火车穿过青山一座座,我这个旅人没有匆匆赶路。
PS 此行还有妙的,好朋友欢弟出差到西安,之前在贵阳玩他也在,去北京出差也是他,哈哈哈,真是好朋友的相聚只要相见就一定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