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钱理群回忆录


此时已是2020年的伏夏时节,一次与朋友谈话,无意中聊及钱理群—钱老—我很恭敬地尊称他为钱老。
我自然而惊喜地与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友人分享着过去与钱老的合影,他也很惊讶并追问其中的故事详情,看完听完后,便建议我记述下来,道:很值得纪念。我想想,也觉得是件于人于己的好事,这个故事的历程本身就是一段很励志的经历,或许写出来于他人于社会能传递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引导人心向着待人处事真诚,爱好阅读,敢想敢做,敢于追学术星而非皮囊星迈进。
故事发生在2018年的11月,我还在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进行为期9个月的实习。也算是一段缘分吧!结缘于钱老的一本书《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此书是我大姐在我大一暑假回家后送我的,但一直未曾打开过,而那次却很奇妙地随我的行李辗转到了北京,一休息日,偶然翻寻书籍,像是有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对此书爱不释手,早上起得早,宿舍里不能开灯(怕影响到其他人休息),于是就在晨练后去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看书。越看越喜欢,便上网搜寻钱老,了解了钱老的一些基本详情后,感觉特别亲切,得知他还在北京,便想去拜访下,偶然从一建筑广告里寻得一点与钱老详细住址有关的信息,查询了公交路线一一记录在便笺上夹于书里,然而由于地点太过偏远,且不知真实与否,加上工作特别忙特别累,拜访钱老一事被搁浅了。
但书却一直在我随身携带的双肩包里。
一日正值我的休息日,加上风和日丽,在医院食堂吃完早餐后,便没有立即回宿舍,在离开医院的路上,几个去处浮现于脑海,而恰好一出医院门,便看到一公交停靠,索性上了车。而此时,潜意识里,去哪里的目标已渐渐明朗。我打开包,拿出书,翻阅了地址和需要倒的几班公交,惊喜于这正是我要乘的第一趟车。这个神奇的巧合进一步让我此行的目的明确了。
不过,好事多磨,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倒了几班车后,开启了公交车上最难的时刻,我愉快,激动,轻松但也迷茫地上了下一趟该转的车,却看到大家接二连三地拎着大包小包上了车,导航上显示这趟车几个站就到目的地了,却在一个站还未到就开了半个多小时(还是一路畅通无阻,加速前进的那种),时间长点也还行吧,虽然我晕车,但是邻座大叔的脚臭味,身上的浓烟味加上手上脖子上奇奇怪怪的纹身,让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呼吸也恨不得自我窒息了,胃里翻江倒海的。终于在开出了五十多分钟后,第一站到站了,我赶紧下了车。殊不知,我跳出了一个怪圈,却跳进了另一个怪圈。
那个地方的公交站和导航有很大的差异,走了很多冤枉路,坐了很多趟来回公交,顶着11点左右的大太阳,在车辆稀少的郊外(更别提走路的行人了),在大马路上走着,找公交,问大公司门卫的保安,连路上的巡警骑车路过,都远远地盯着我看好久。期间有一次想过算了吧,坐公交回去吧,已经努力了,太累了,寻不到也不能算我没尽力。然而,心底还存在着什么东西,不想放弃。歇在一处树荫下,我拿出钱老的书,回味了良久,鼓励自己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既然来了,就坚持到底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面基本靠步行,终于找到了那家养老院。我到现在还能清晰回想起那家养老院外的街道走向,内的环境布置。
门卫是两个心地善良,长得也帅气的大哥哥,我说明来意后,他们拨了一通电话,说有位“邱女士”想拜访钱老,我一听就感觉无望了,果然,答复我的是“钱老现在不见客人”,几番央求,几经拒绝后,我恳切地提出能否帮我给钱老转交一封信,他们答应了,于是,在烈日炎炎下,门卫室旁不远处的大石头上,我以书为桌,在石上坐着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期间我抬头思考时总会看到门卫大哥哥出来探望的身影。写好后我来到门卫请他们转交时,门卫小哥哥又打了一通电话,说让我进去候客大厅与前台转交。真的特别感谢两位大哥哥,外面太热了。
候客大厅布置得很温馨,我与前台大姐姐说明来意后,她同意了,但说现在钱老正值午饭后上楼午休,得待他醒后,再帮忙转交,我说我愿意等候,她欣然同意让我在大厅里等候,眼里露出的满是钦佩的喜悦神色。
候客大厅里很安静,我的肚子很饿,我拿出钱老的书再次回味着那些亲切的文字,时间慢慢到了下午两点多,人们的活动惊醒了我,我合上书,打量着来往的人。有单独下来活动的:有径直拿一本杂志往沙发上一坐的,坐下后还不忘打量我良久;有在大厅钢琴上随性弹奏的,旁边站立几位认真侧耳倾听的,那音乐真好听;有夫妻俩互掺着的;也有孩子带着老人来参观的。我一边品味这些所见所闻,一边搜寻着钱老会不会也下楼了。时间一点一点流逝,下午四点多了,我开始焦急起来,询问前台姐姐钱老起来了吗,能否帮我转交一下,前台姐姐说等钱老下来吃饭时,帮忙交给他,我又等了一会儿,看着导航上显示的最后一班车的时间,以及这个时节天黑得也早,在那么偏远的地方我很清楚不能让自己冒天黑在郊外赶路的风险,加上肚子实在太饿了,于是我不得不终止等待了,又写了一封信,拜托前台姐姐帮忙一定把两封信转交给钱老,看着前台的电话,临时起意,恳请能否在走前与钱老通一次电话,这一次钱老接通了,也同意了,我很激动地向钱老表达了我对他的祝福,告知打电话以及此行的缘由,钱老得知我是学生并就在楼下时,很急切地说要下来见一面。听闻这句话,我当时真的是高兴坏了,手心发凉又直冒汗。接下来就是与钱老在照片所处的沙发上畅谈的全过程。
钱老从楼上下来了,走得很快,但能看出来,他身体不是很好,他主动与我握手,很和蔼的笑容,招呼我坐下,我再一次说明此次前来的原由,并表达对钱老能下来见我的感激。
谈话分三大块进行,在钱老询问了我一些简单情况后,我从这本书打开了访问的话匣子,谈了点自己的感受,也问了些自己的不懂之处,钱老很高兴地点了点头,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谈及了自己当时写这本书的背景和初衷,让我从中去领悟青年人应该磨练出的两大法宝: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并行。
时至今日,我对这两大法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真切的践行,现在我在安徽一中药饮片公司工作,从事的是在同行师兄师姐看来最苦最没价值的工作,所以他们一再劝我一定要考研,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我要踏踏实实地把当下的工作做好,但也不会因为繁重的流水线工作让自己变得浑浑噩噩了,我会在净选玉米须的时候,尽管灰很大,仍能发挥想象力,想象成编辫子,做药枕等等,探寻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意义。
接下来,我道出了自己目前的困惑和难处纠结,希望钱老能够为我在实习期间专升本的迷茫指明思想上的航线。钱老仍然没有拿道理直接说教,而是讲起了他自己相似的经历,文革期间,他被派往了贵州的大深山里任教,那里是公认的“进去了就出不来”的地方。但当时他领悟出了一种“狡兔三窟”的方法,提及这个方法,钱老很兴奋,还动了动身子,靠近了点,高兴地说道,他融入学生们中去,做好当下的事,心里也展望未来,发奋学习,读书,有一个考研梦。不是他有多幸运,而是机会来了,他正好有能力把握住了。就像那次拜访之后,我心底里再也不会埋怨工作的累了,而是努力做好工作,并时刻怀揣着一颗求学上进的心,所以时时有空就学一点,工作中也怀着学习的心态,像婴儿那样吸纳一切有益的养分。后来终究是功夫到了,梦也成真了,我不仅考上了专升本,还是在远离学校,不专留复习时间而考上了校本部而非分院的本科生。
最后,我真诚地询问钱老对自己这一生的评价,钱老顿了一下,说出了三句短话,当时唯一的遗憾是,这三句话是钱老口述,我记录于书的扉页上的,而非钱老亲笔书写。因书远在哈尔滨,虽当时记住了,但时隔两年,也模糊了,只记得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坦然,无遗憾的人生态度。后来,来了一位面容和蔼的中年妇女坐我们旁边倾听。访问接近尾声,钱老再三叮嘱我不仅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当下的事,也要仰望星空实现人生的价值,展现出青年人的担当。我拜谢了钱老,临走之时,钱老提出合个影吧,于是那位阿姨主动为我们拍了两张照片。后来由于手机内存太小,加上微信里发过朋友圈,所以底片就没有了。
算是因缘际会吧!
出来后,我心里的喜悦感激慢慢归为平静,在公交车上,我回想着一天的经历,我知道,见到钱老,并能亲耳聆听他流水绵长般的教诲,是我额外获得的恩惠,但倘若,我等到了下午五点钱老也没有见到,我这一天的收获也是很大的,为了有意义的目的地,不论路上有再多艰难险阻,能解决的就解决,能绕开的就绕开,但是永不放弃。
这每一段经历,于我的人生,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