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受大众潮流的熏陶,说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然后我就相信了。其实吧,我感觉读书给我的作用更多的是,更有话题了,把我小话痨的本质又逼出来了。虽然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单纯很想分享。

上周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看完一本书,于是盯上了《月亮与六便士》,毕竟大家都力推这本书。结果还是拖延了自己一天的时间,对自己的时间把控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就因为最近泡“三十而已”这部剧上瘾了,明明自己才20出头。
言归正传,《月亮与六便士》跟那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不过后者形容的更优美一些,让我这种感性的女孩对这句话会更有打鸡血的感觉,而月亮与六便士给我的感觉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些人可以为了梦想潦倒一生,但精神富足。有些人为了生存,埋葬了自己。
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我的确很佩服斯特里克兰德,毕竟人到中年只想安分守己的心应该会更加强烈,可是他不愿意就这样过完一生,哪怕自己的妻子都不欣赏自己的作品,觉得自己的画作无法理解。四十岁突然决定自己要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度过余生,离开自己的家庭,追求所谓的““自由”。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生活,不过这样的“自由”填充了他精神的富足。我想我没有这种勇气,也没有这种精神力量可以支撑着我去追求,所以天才的确是少数人,潦倒与伟大都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他的妻子“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看起来很友善,也很愿意和文人贤士打交道,可是终究还是摸不透她的心底,像极了一条会变换颜色的变色龙,应对不同的场景总能变幻出不同的色彩,是善变,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吧!长大的标记也许是,既然别人做了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都觉得可以理解吧,因为不知要为自己活着,也要为身边那些需要自己承担的责任活着。
斯特罗伊夫让我感觉到这个世界怎么会有如此善良的人,如果有,那么他肯定是这个世界的笑话。善良到什么都可以谅解,善良到让自己卑微求得关注,又如此的懂得欣赏美的事物,也拥有一定的批判眼光。有时候觉得自己和他有一点点像,但是我没有那么善良,只是身上都有一些讨好型人格和懦弱,尽管现在在刻意的摆脱。我也喜欢一切美好,也渴望能够捕捉到一切以自然为主题的事物,但是的确得承认自己只是能力有限,当然我也有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物,比如我讨厌的东西。这让我想到“尔等皆凡人”。到底还是一个凡夫俗子,人类该有的情绪特征,我怎么会少。
布兰奇是一个极其隐忍的女生,在生活我其实挺佩服的,忽然有点想起《傲慢与偏见》女主的姐姐,不过Jane还是比较幸运的。但是这种女生生活的太憋屈了,这是什么力量可以抑制住她们对于很多事物的隐忍,还是真的不在乎。又是什么让她们坚定不已,不畏惧任何事情,也要跟着自己喜欢的人走,哪怕他穷困潦倒,哪怕明知道和对方没有好的未来。
爱塔是一个很典型的封建家庭妇女,世界里都是丈夫的存在,哪怕斯特里克兰德做过分的要求她也接受,也依旧忠贞不二。她的确得到了爱情,至少结婚了之后,丈夫到去世之前都是和她一起度过的,她赢得了斯特里克兰德太太没有得到的爱情。可是谁又知道她默默承受了多少精神和肉体上的伤害呢。
“读了这本书,人们才突然发现,潦倒与伟大,卑微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原来可以这样毫不排斥的共存于一颗心中。”看完之后至少我意识到了,原来梦想可以让人这么奋不顾身。虽然我没有这么大的勇气,但是看到勇敢追求梦想的人,我就觉得很美好,也希望这个世界对这些勇敢的人能够温柔一点。而我只能,笨人笨方法。抬头看看月亮,低头守住我的六便士,
八月来了,迎接一个新的开始。迎接下一个读物。《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