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云南前线的那些日子:傅全有将军题词 采访“军神”刘昌友 拍摄通信兵的第一部电视剧
81对于我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我常说自己是个不穿军装的老兵!上世纪80年代当记者进部队采访,到体验生活、写剧本、拍摄算起来有3年多的时间,1992年我又回到前线采访老山排雷!可以说我的青春和我的事业起步都跟军队尤其是14军和总参通信部密不可分!今天我要特别说一句:谢谢部队给了我机会也给了我力量!
30多年前的1985年暑假,我到了当时很向往的全球唯一的春城昆明,本想在去北京之前到昆明游玩一圈,感受一下春城魅力!
7月的我从火炉武汉出发时已经是热的不能忍受,当我到达昆明是已经觉得有点凉意,这一反差使我印象深刻,于是想多待些天,享受享受夏天的春色!
没成想这一待就有点乐不思蜀了,决定留下来谢绝了某部的党校教职。因为那会儿我在当时挺火的人才学方面已一些文字见诸报刊,所以云南省人才交流中心让我暂留中心做些编辑工作,待有我中意的单位时再安排;同时让我在云南师范大学附中临时代代课。
不久我就到了刚创刊的《昆明日报》,由于当时人才学的火爆便在报纸上开了个《人才天地》专栏,傅全有司令员听说我要组几篇军地两用人才的稿子于是欣然题写“军民共育两用人才”!

一直被《谁是最可爱的人》怂恿想当兵没当成的我对军营生活很向往,当时正是中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虽然我分在文艺部但采访军队被认为是默许的,于是我找机会进入成都军区通讯站和14集团军采访,成为了独立于战地采访团的独立战地采访记者,写了些部队生活的通讯。此间采访了陆军第14集团军的刘昌友副军长,199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5年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云南边境排雷总指挥。

刘昌友副军长当时也是新闻人物,他就是当年最轰动的1小时56分收复老山的指挥官,时任40师的师长。当小平同志得知后,便说,我看他可以当军长嘛,于是刘师长就变成了刘副军长,当时也传为一段佳话。
在采访14军的那段日子,我结识一批他们的中高级以及基层军官,当然主要是政治部的人,记得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是马子龙同志,我当时对接的也主要的他们这个部门。
当然最重要的是创作了通信兵的第一部电视剧《密林深处的小屋》,央视一套1989年八一前后播放了两次,央视2套又重播。
记得是85年底还是86年初,我当时正在成都军区通讯团采访,正巧总参通信部的崔云芳部长来前线通信部队检查工作,席间他的两个问题把我惊着了,他问我:你知道你打一个电话有多少人在为你服务吗?我当时一想,不就是两个总机吗也就两个人啊!他说你错了,你从昆明打一个电话到北京,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你服务!我想就现在谁听谁傻!第二个问题更富有哲学意义:通信兵通不了信!这是哲学上的悖论啊!
崔部长应该是个好编剧啊!太会玩悬念了!于是我就这样走进了前线指挥部的通信部队深入采访,于是便有了《密林深处的小屋》(当时的名字叫《网与线的交响诗》)。
当时采访和拍戏时拍了很多照片,因为那时都是用胶卷拍摄的,但30多年过去了,保存下来的照片不多,但也够回味一生了!










在八一这个特别的日子我要祝福天下所有军人尤其是参战的战友们一切安好!虽然知道有些参战战友不是很如意,但我们曾经经历过死亡,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希望你们勇敢而又幸福地生活!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