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该如何面对繁琐无聊的日常生活
面对繁琐无聊的日常生活,常常会让人有种无力感,让人怀疑自己的人生是否会沿着无聊轨迹延长下去。我想起木心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生命如此,生活亦是。
面对繁琐无聊的日常生活,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对此,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给过答案。
2005年他在肯扬学院毕业典礼上做了一次演讲,讨论如何摆脱生命中的重复单调,获得内心自由,保持意识的清醒鲜活。这场演讲被《时代杂志》认为是“对知识分子最后的演讲”,并与乔布斯的演讲一起入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毕业演讲”。
每当我感到在生活中迷路的时候,我自己都会重新读一遍,收获更是常读常新。

在这本书中,华莱士认为,日常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既绝望又禅意。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保持自觉与警醒,简直是困难得不可想象。
虽然难以抵抗这无聊日常的生活,但他也给了这样的建议,面对它并与其和谐共处。
1. 我们就像是一条鱼,日复一日的生活就像是水。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
“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道:
“水是个什么玩意?”
他将人与生活的关系做了一个这样的比喻,鱼在水中,我们在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生活,让我们很难去时刻保持对生活的觉醒,对生活中的很多事都习以为常。更可怕的是,这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就像海水一样,让人常常有种溺水的感觉,我们被生存推动往前走,生活这东西离自己好像越来越远。
2. 改变默认设置,走出思维定势的泥沼,你可以决定自己以何种视角去看待事物。
正是堵塞的交通、拥挤的过道和结账时的大排长龙,让我有时间去思考,如果我对于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都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那么每次采购时我都会生气难过,痛苦不堪,因为我天生的默认设置就是—
凡此种种都是针对我,针对我的饥饿、疲惫和回家的欲望,并且,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恰好挡住了我的去路,这些挡路者都他妈的是谁啊?
当代年轻人最大的困扰,晚上想遍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保持觉醒和立马改变是年轻人们探索生活的最大阻力。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默认设置一般都是首先否认消极面对,如果你一直按照自己的默认设置运转 的话,或许就会慢慢在生活的这片水中“溺水身亡”。
日复一日的真实含义:其中一部分便是厌烦倦怠、例行公事和微小的挫折。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其实正是你做出选择的时机。
改变默认设置,重新去看待所发生的一切,或许会看到藏在生活的另一面。
在这样的道路上,所有滞留和空转的车辆都挡了我的去路:当然,有可能这些越野车里的人曾经历过可怕的车祸,现在仍惧怕开车这件事情,于是他们的治疗师无一例外地都让他们买一辆又大又笨的越野车,好让他们开车时觉得安心;又或者,刚刚超过我的那辆悍马可能是一位父亲载着自己受伤或生病的孩子,急匆匆地赶去医院,他的匆忙远比我的匆忙更加重要,更为合理——实际上,是我挡了他的路;又或者,我可以勉强自己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超市收银台前排队的每个人,或许都和我一样无聊而沮丧,甚至有些人的处境比我更艰辛、更乏味、更痛苦。
3. 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并非关乎思考能力,而是对思考内容的选择。
华莱士认为,真正教育的自由,以及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的自由:你会有意识地决定什么有意义,什么没有。这便是人文教育中“教我们如何思考”的真正含义:少些自大,多些对自己和自己所确信之事的“批判意识”……因为,有许多我不假思索便确信的事,结果却是大错特错。
遇到问题多换换角度去思考,选择更有意义的视角才能把每一个日常生活变得不日常。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给我们最大的建议是,即使是面对枯燥无趣、灰心丧气、繁忙劳碌的成年人生活时,依然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自由,控制自己的思想。生活就是在夹缝中坚持自由的。
让人遗憾的是,天才作家华莱士却在演讲完3年后因严重的抑郁症自杀。不得不说很讽刺,明白生活真实的模样,但依然被折磨着。这更让人确信的是,好好生活,的确是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祝福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繁琐无聊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选择随波逐流,被生活的浪花拍打在沙滩上,但也可以学会冲浪。
学会对生活的掌控,没有人可以替你负责,这有且仅此一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