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熵定律:主动做功、开放系统、持续学习
熵增定律则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解决方案:开放系统+引入外力)
本质上就是说,孤立的系统最终会走向衰亡。薛定谔也说过类似的话「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它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
非生命,比如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手机会越来越卡,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
生命与个人,比如少有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数人作息、饮食、学习不规律。生命与群体,比如大公司的组织架构会变得臃肿,员工会变得官僚化,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封闭的国家会被世界淘汰。

曾有人问过模型菌“人为什么要自律”的问题,答案是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过程,即熵减的过程。
生命的减熵一直在做三件事。第一,努力保证能量的供给。比如,从化学作用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结合体;到多细胞生物。第二,努力开放系统。细胞从无法移动,到进化出游动、爬行、行走、飞行等能力。第三,努力变得更加智能。生命为了花更少的能量来获取更多物质和能量,进化出了感知能力,比如当时的霸主奇虾,就有很大一对眼睛。

一、主动做功
对个人来说,很容易被无数的混乱的事情牵着走,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权。
那要怎么办呢?解决办法仍然是:你要每天都保持清晰的思绪,清空干扰,把当下所有情绪和事件都清空,然后把它们都记在一个备忘录里,你可以叫它追踪系统,然后脑子里永远都只装三件事。
比如,模型君今天的三件事是写文章、看书、建立写作系统。其他的还有洗衣服、取快递、清理微信收藏等各种事情,就都先全部放到追踪系统里。
再比如学习这件事,当我写这篇文章时,大脑是一片浆糊,怎么办呢?画思维导图吧,但是这个过程真的极其痛苦,我需要不断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有的地方要反复改。突然我想到了熵增定律,让知识变得有序的过程正是熵减的过程,虽然很痛苦,但还是得主动去做这件事。
二、开放系统
①开放性
你要一直保持与外界交流的状态,把过去的熵埋葬,然后拥抱新的明天。比如去新的环境(旅行),获取新的认知(读书),结交新的人(社交)。
②远离平衡态
我们极容易陷入平衡态,认知里面叫“舒适圈”,这是不好的。你要不断超越自己,给自己新的目标,新的计划。
③非线性
非线性,其实就是复利效应。也许你此刻做的很多努力,看起来杯水车薪,学习、生活都没有改变多少。
但是请不要灰心,继续坚持熵减,等到有一天,你只需要一丁点努力,就会开启你开挂的人生。
三、智能化
整个生命的减熵史,就是一个不断变得智能的历史。为什么生物非得需要智能化呢?难道外力做功和开放系统都不足够我们生存的吗?因为一旦你熵减了,那么你的环境就会加剧熵增,也就是说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如果生物要生存,就需要更强的减熵能力。这种更强的减熵能力从何而来呢?显然光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开放系统是远远不够的。
当我们的生存环境很变得越来越艰难,为了生存我们就需要更强大的生存能力。比如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到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大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的原因,因为环境熵增了。好了,现在我们懂了,减熵的终极方向是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