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益西降措——传道授业解惑
原创 作者/德庆仁波切
喇荣之光
微信号 larongzhiguang

三、《入菩萨行论》之二忏悔罪业
【原文】
佛为众怙主,慈悲勤护生,力能除众惧,故我今皈依。
如是亦皈依,能除轮回怖,我佛所悟法,及菩萨圣众。
因怖惊颤栗,将身奉普贤,亦复以此身,敬献文殊尊。
哀号力呼求,不昧大悲行,慈尊观世音,救赎罪人我!
复于虚空藏,及地藏王等,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护。
皈依金刚手,怀嗔阎魔使,见彼心畏惧,四方速逃逸。
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入菩萨行论》
《入行论》共分十品,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二品,内容是受菩萨戒之前积累资粮和忏悔罪障,总共包含了八个分支的修法,今天宣讲忏悔分支。忏悔的修法又分为四个部分:厌患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现在学习的是所依对治力之“所皈依之对境”。
“佛为众怙主,慈悲勤护生,力能除众惧,故我今皈依”:佛为什么会成为众生的怙主呢?因为佛具有圆满的断证功德,完全有能力以大慈大悲恒时救护一切众生,所以是怙主。佛陀最初发心是为了救护众生,中间也是为了救度众生而积累资粮,最后必然是慈悲地、精勤地护持众生。而且,佛陀的能力完全能够遣除众生内心当中的畏惧,如前所说,我们在死亡恐怖的环境中,内心迫切需要一个依靠处,如今,佛就是具力的皈依境。
为此,我们要皈依伟大的佛陀。要将身口意三门,全部交给伟大的佛陀,佛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完全是依教奉行,不是听自己的,而是听佛的,这就是皈依佛。若是这样,如果没有认真修行,因某种业力堕入恶趣,那时若能忆念起三宝、佛陀,也会成为毫无欺惑的皈依处。
我们需要以胜解信皈依上师三宝,将自己的身心毫无保留、毫无怀疑的托付给上师三宝,这样才比较容易与清净的三宝相应。但如果在皈依的时候,内心对佛法僧三宝存有怀疑,虽然每天念皈依颂,也念诵了10万遍,内心却夹杂许多分别念,贪嗔痴烦恼一点都不改变,也就是完成数量而已。这种不清净的心很难与清净的上师、三宝功德相应,很难获得加持。
“如是亦皈依,能除轮回怖,我佛所悟法,及菩萨圣众”: 除了皈依佛之外,我们也要皈依能够遣除轮回怖畏的、我佛所证悟的证法,以及实践证法的菩萨圣众。“我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法分为教法和证法,经书文字属于教法;我们内心产生受戒、证悟等功德称为证法。
当死亡来临时,只有三宝能救护我们,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皈依佛、法、僧三宝。
前面我们讲“佛为众怙主,慈悲勤护生”既然佛陀救度众生的能力是圆满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众生没有被救度呢?因为,即便佛具有很大的能力,但是如果被救度的众生本身没有因缘,仍是不能成为所度。比如发生地震的时候,因为众生的罪业非常严重,相续中以前所造恶业的果报此时已经成熟了,当下就不具足被救度的因缘。
佛出世是一种助缘,有些众生人天善果的因缘成熟,佛陀就宣讲这方面的法来帮助他们成就人天善道;有些人发小乘心的因缘成熟了,佛就帮助他获得阿罗汉的果位;如果是菩提心一下子涌发了,佛陀就把他安置于菩萨的果位。众生如柴,佛如火,有了柴就可以生火;如果众生不是可燃之柴,而是一块石头,就不会成为生火的因缘。我们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因果不虚”宣讲过这些道理。
所以说,你若是对上师三宝具足了不退转信心,如此来忏悔罪业和积累功德,福德、福慧资粮就会慢慢圆满,此时你脱离轮回被度化的条件才算成熟了。
可见,我们要成为佛救度的对象,必须要自己去努力。一方面上师佛陀要救度我们,已经把手伸出来了,想拉你一把,但是你就是不伸手,还怪佛陀没有救你,这个就是没有正知正见。当你通过闻思佛法、守持戒律,对上师三宝生起坚定信心,如此就会与上师、佛相应,之后解脱等功德都会圆满。
“因怖惊颤栗,将身奉普贤,亦复以此身,敬献文殊尊”:面对死亡的情景,面对中阴身的情景,真的令人感到非常可怕,心里万分恐惧、颤栗。之前说为了解脱轮回,皈依了三宝,现在,我们也还要把身体完全敬献给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代表三世诸佛的智慧总集,是千佛之师,也是一切诸佛之师。所有的佛都是由文殊菩萨最初劝导发菩提心而进入菩萨道的。佛陀曾经专门宣讲了文殊菩萨是怎样劝他发心的,赞叹了文殊菩萨的恩德。文殊菩萨的功德、智慧、证悟是不可思议的,完全与诸佛无别,为了度化众生而显现菩萨相。还有,普贤菩萨为了圆满我们的资粮,也会接受我们诚心的供养。
以上颂词是告诉我们修菩提心的窍诀,要如是发愿:我的身口意要与文殊菩萨的身口意无二无别,与普贤菩萨的身口意无二无别。我也应该具备文殊菩萨的智慧,具备普贤菩萨的大行——把身体“献给普贤菩萨”、“献给文殊菩萨”,就是这个意思。若是具有普贤菩萨的这种大行,文殊菩萨的这种大智,解决轮回、解决痛苦就是很容易的事。
“哀号力呼求,不昧大悲行,慈尊观世音,救赎罪人我!”:祈求观音菩萨,救护罪大恶极的我!痛苦不堪的我悲哀哭泣,极力呼唤具有无伪大悲心与大悲行的怙主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救护众生的事例非常多,这与众生前生的因缘和今生的信心福德有一定关系。原因我们前面也分析了,有的人得到救度,有些人得不到救度,并不是观音菩萨的大悲心有欠缺、有偏袒,而是与你的信心、前世的业力和正在承受的果报有关,以此决定着得救度的因缘条件成熟与否。有些人没有祈祷,没有得到救度;有的虽然祈祷了,也不会马上得到救度,原因也是如此。
不仅仅有这个求观音菩萨“救赎罪人我”这样的心愿,还要有行动。现在很多人只会想,不行动,只有愿,没有行。没有行的愿,肯定是假的。有人说:“我一直念经、听经,一直在修善法啊!”的确看上去有愿也有行。可是,在家里有没有照顾好老人?在道场共修有没有团结金刚师兄?这个最基本的断恶行善,首先学会做人,学会孝道,还要受持皈依戒,做到没有?这个都没有做到离善法还是很远。
佛菩萨、上师善知识度化众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引导众生,让众生破迷开悟,行善积德,你要听佛的,这样才能真正得救,才能真正功德圆满。否则,再怎么念咒,也没有解脱的力量。
“复于虚空藏,及地藏王等,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护”:之前宣讲过,一个大乘修行者如果犯了根本戒,要在虚空藏菩萨面前如理如法地忏悔,所犯的根本戒可以清净,然后通过仪轨可以重新受戒。虚空藏菩萨在忏悔菩萨戒方面,是一位具有大愿力的圣尊。菩萨成就的根本就在于菩萨戒,如果菩萨戒清净,就说明你的菩提心、菩萨行,修得比较好,很自然会获得解脱。
还有地藏王菩萨也要祈祷。按藏地的佛教传统,在宣讲地藏王菩萨功德的时候,并没有把他作为专职救度地狱众生的一位菩萨,而是安立为满愿本尊。地藏王菩萨能够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不管是你想得到世间的财富、地位,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圆满的大乘戒律、清净的智慧,只要供养、祈祷地藏王菩萨,全能满愿。、
地藏王菩萨就像如意宝一样,所以称之为满愿本尊。在藏区,有些地方干旱,需要降雨的时候就祈祷地藏王菩萨,因为他是满愿本尊;而要止雨的时候也是念地藏王菩萨;有时庄稼要成熟也念地藏王菩萨;守持清净的戒律也是念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的功德、智慧、神通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祈祷他。
以上“及地藏王等”包括颂词没有提到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从刚开始发心、修行,主要就是修持大慈心。弥勒菩萨修成菩萨果位之后,名字叫慈氏,弥勒就是慈氏的意思,乃至他成佛的时候,也叫弥勒佛。弥勒菩萨对众生的慈心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要祈祷具足一切慈心的弥勒菩萨。还要祈祷遣除一切垢障、一切障碍的除盖障菩萨。
“皈依金刚手,怀嗔阎魔使,见彼心畏惧,四方速逃逸”:还有祈祷金刚手菩萨,把上面加起来一共是八位菩萨。
如前祈祷:“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护”,我在这里诚心诚意地祈祷。金刚手菩萨的能力很超胜,他是三世诸佛能力的化现。能力大到什么程度呢?“怀嗔阎魔使”即是地狱中的阎罗狱卒,他们看到金刚手菩萨马上心生畏惧,不由自主地向四方逃窜。
金刚手菩萨具有这样的功德、能力,不但能威慑地狱中的阎罗狱卒,平常我们在修行、生活中遇到违缘、障碍、疾病时,如果能够皈依念诵金刚手菩萨,也能得到巨大的加持。以前我们遇到违缘的时候,就念诵金刚手菩萨的心咒“嗡班匝儿巴热吽”。经常念诵这个心咒,能够遣除一切障碍、违缘,这是金刚手菩萨的威德力。
有一种说法是:佛从初发心开始,金刚手菩萨就开始跟随他、完全了知他的修行经历,所以佛在他面前没有秘密可言。因此金刚手菩萨是秘密主,是一切众生成佛道的护持者。
以上八大菩萨在佛教中是非常著名的,他们都具有不共的功德愿力,与南瞻部洲众生有很深厚的因缘。平时我们都要皈依、祈祷。当然,有些众生与观世音菩萨有缘,有些对金刚手菩萨有信心,有些对文殊菩萨有信心,种种因缘不同,但是八大菩萨都是我们需要共同祈祷的。我们念诵的《八吉祥颂》中,八位佛陀之后就是八大菩萨,他们是能赐予吉祥的八位圣尊,所以对这八位菩萨应该经常供养皈依。
现今我们来反观自己相续中皈依、供养、祈祷八位菩萨的发心是怎么样的?是求人天福报的?还是汗毛竖立,热泪盈眶的祈祷、忏悔:为了利益众生,请救护罪大恶极的我。如果你的发心是大乘菩萨的发心,你的内心就会变得虔诚,变得调柔,变得清净,业障就会无影无踪。
否则,有时候我们想:我已经在虚空藏菩萨面前忏悔了,我已经念了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念了很多很多忏罪仪轨,为什么还没出现瑞相呢?是不是法有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要出现修法仪轨中所宣讲的瑞相或者功德,首先我们自己的修行要如理如法。
比如,我们在修忏悔法时要具足四对治力,念一遍四对治力的颂词并不等于具足了四对治力。以上所讲都是怎样去具足所依对治力:“因怖惊战栗”是厌患对治力的一部分;“将身奉普贤”是一种全身心的皈依,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全身心的皈依,内心当中还留有疑惑,就很难和佛菩萨的智慧功德相应。
前面讲了皈依的必要和皈依境,下面的颂词讲如何皈依?
“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以前我违背了圣尊、佛陀、上师的教授,现在产生了很大的畏惧心。为什么会生起畏惧心呢?因为尊圣教是教导众生脱离轮回苦海的正法,可以解除众生临终前的恐惧。若能够依教奉行,以正知正见守持戒律、取舍因果,如前所说:“能除轮回怖”。所以违背圣教就是违背因果,不懂取舍因果,为此自己才造下轮回的恶因。了知此理之后,我们产生了很大的畏惧心,所以“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我愿以生命来皈依,祈祷你们、以你们的能力来遣除我的怖畏。
这些圣尊是很大的助缘,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我自己也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决心。这个就是修菩提心的要诀,如此,才能忏悔和圆满功德,摆脱轮回的一切痛苦。
今天的法讲到这里,愿我们的相续能够早日生起菩提心。闻、思、修过程需贯穿“前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三妙法。我们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