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时你可能会遇到的支抗种植体都在这儿了
至今曾在临床上应用过的支抗种植体包括以下几种:牙种植体、磨牙后区种植体、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钛板种植体、微螺钉种植体及可吸收种植体等,下面我们就一一的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 牙种植体

牙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应用最早。 牙种植体即普通的用做修复缺失牙的种植体,植入于缺牙区的牙槽嵴内,种植体的选择由缺失牙的位置决定,正畸治疗结束后在种植体上部安装永久修复体以修复缺失牙。 1989年,正畸医师Van Roekel在治疗1例接受了种植体修复的患者时,应用种植体与骨组织骨结合后可长期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会移动的特性,利用种植体作为移动牙齿的支抗单位,取得了常规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因为在正畸后需要在种植体上部安装永久修复体以修复缺失牙,所以在正畸前就知道正畸后缺牙区的位置,也就是种植体的植入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牙种植体作为支抗只适用于有缺失牙并需要修复的成年病例,种植体植入3-6个月后经二次手术,制作暂时修复体后才能用做正畸支抗。
对于缺失牙患者,不失为好的支抗体选择。而对于因为缺失牙无法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则是更佳的支抗选择。
前期时可以用种植体作为支抗,正畸治疗结束,则可以修复缺失牙,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2.磨牙后区种植体

磨牙后区种植体植入位置位于下颌磨牙后三角区域,或上颌磨牙后区域,最初由Roberts等尝试,应用纯钛螺钉作为种植体植入磨牙后区下颌升支底部,待骨结合后作为支抗整体移动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向近中移动,以关闭第一磨牙缺失间隙,获得良好效果。
应用上颌磨牙后区种植体可以进行应用常规手段难以实现的牙齿移动,为疑难病例的矫治提供了有效手段。
3.骨内种植体
骨内种植体植入位置多选择上颌硬腭区,可位于腭中缝区或者切牙孔后方腭中缝两侧。 Wehrbein等报道上颌腭中缝具备足够的垂直骨量植入支抗种植体。骨内种植体大多是由纯钛制成,外形为圆柱形,表面呈螺纹状,经过酸蚀喷砂处理表面。例如瑞典Straumann公司出产的Orthosystem产品,包括种植体部分、颈部结构及上部基台三部分结构。
种植体经植入后直接加载上部结构而暴露于口腔中,不需要缝合软组织。3个月后种植体与骨组织融合,取模制作横腭杆,将两侧上颌牙齿与种植体联为一体,从而起到加强支抗的作用。 种植体使命完成后可在局麻下取出,腭部创口可以自行愈合,不需特殊处理。 骨内种植体植入后脱落率较低,但难以长期承受较大的应力,因此可以应用于加强支抗及推磨牙向后。
但因为在植入腭部后需要3个月的骨融合期,并制作特殊的支抗装置,将两侧磨牙连接在一起;矫治完成后需要再次手术取出种植体,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因此应用越来越少
4.骨膜下种植体

骨膜下种植体植入于上颌腭中缝处,其作用与骨内种植体基本相同。 最早由Block和Hoffman提出。该种植体外形似一粒纽扣,直径约8~10mm,由纯钛制成,与骨膜相贴的一面粗糙并经羟基磷灰石喷涂表面以利于骨结合。
经外科手术将种植体植入于骨膜与颌骨之间,术后需要加压10天以促进骨结合。种植体植入后4个月经二次手术暴露,取印模制作上部结构,将种植体与两侧磨牙联为一体。 与骨内种植体相比,骨膜下种植体的植入过程较容易,但需要二次手术暴露制作上部结构。
其脱落率较高,而且在植入后愈合期间即使骨结合失败也不易发现,如果二期手术时才发现骨结合失败,就会让患者白白等候4个月。因此使用也越来越少。
5.钛板种植体
钛板种植体一般植入于上下颌骨颊侧后牙根尖区。经外科在植入区域做黏骨膜层切开翻瓣术后植入,钛板由微型螺钉固定于颊侧皮质骨上,种植体大部分位于骨膜下,仅有小部分经由手术切口暴露于口腔内以承受正畸力。 钛板及微螺钉均由钛合金制成,目前国内已有专门用于加强正畸支抗的钛板种植体产品。 钛板种植体植入后可以即刻受力,与前几种不同,为正畸医师及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Umemori等应用这种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下颌后牙治疗成年开颌患者,获得了良好疗效。
钛板种植体由多枚钛螺钉固定,固位较好,可以承受较大的矫形力。由于种植体位于骨膜下,在其作为正畸支抗的使命完成后,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6.微螺钉种植体
微螺钉种植体一般植入于后牙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是种植体支抗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近年来,这一技术得到了广大正畸医师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了多种成熟的种植体支抗系统。 此种植体一般由钛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也具有足够的硬度,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抗力。种植体直径一般介于1~2mm,长度6~10mm左右,为一体式结构。 种植体头部大多为规则的多角形,可以和专用的螺刀吻合,有些顶部还有穿结扎丝的孔。种植体骨内部分外形呈螺纹状,一般不做表面处理。
微螺钉种植体最大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植入方式有自攻及助攻两种。 绝大多数情况下,正畸医师不需要外科医师的帮助,能够独自完成种植体的植入及取出工作。在取出种植体的过程中,由于创伤很小,甚至不需要局部麻醉。
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后可以即刻受力,但为了让软组织能够充分愈合,一般选择植入后2~6周左右开始加力。与前几种用做正畸支抗的种植体相比,微螺钉种植体价格较低,而且不需要复杂的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治疗成本,因而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7.可吸收种植体
可吸收种植体是由Glatzmaier等发明。 种植体体部是由a-聚乳酸酯制成,上部结构包括金属基台及固位螺丝。种植体植入骨内9~12个月后可以自动降解,分解成C0²、ATP和水,而不必手术移除。种植体与骨内种植体一样通过横腭杆与两侧后牙相连,起到加强支抗的作用。 此种种植体支抗因为成本过高在临床应用较少。
以上,就是口腔正畸中会用到的几乎所有的种植体支抗,如果在正畸过程中需要使用,正畸医生会选择最适合的那个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它的操作看似简单其实复杂,一定要选择专业且有经验的口腔正畸医生哦!
i 牙——致力于牙齿矫正知识科普、优秀正畸牙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