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爱
看《中学圣日记》,15岁少年黑岩晶喜欢上了大自己10岁的老师末永圣,但是没有得到老师的回应,母亲也竭尽所能的反对。
对少年而言,喜欢是一份单纯的情感,如果两个人互相喜欢,只要每天上课能经常见到她、陪在她身边就会觉得很幸福,但是少年不明白为什么就得不到世俗意义上的认可,让事态变得越来越麻烦。少年炽烈的感情无处宣泄,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经历了千回百转的心路历程。虽然后来少年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看起来步入正途的青年,可是日记中“在15岁那年的夏天,小圣永远的离开了我”,这对15岁的他是很大的心理伤害和打击,那段岁月想来他过得十分辛苦,很为他感到心疼。
少年18岁时,和小圣重逢了。这次的不同是,小圣也向黑岩表明了心迹,她也喜欢他。可是依然遭到了世俗的制止,母亲全力以赴的进行反对,甚至还去了趟派出所。这份恋情又因为外界的阻力戛然而止。
同是年龄差距悬殊,相对比而言,我更喜欢《恋之月》中对感情的处理,15岁刚转校有些孤独的伊古和31岁但仍很迷茫的和子相遇,(在和子成功的勾引下)很快就确定了心意,知道彼此是相互喜欢的,没有外界的阻挠,更多的是对内心的拷问以及自身的成长。和子更是有一段寻找自我的过程(打破既定的到年纪就要结婚的社会规则,和男友分手)。两人正式交往后,本以为会很开心,但是发现代价是牺牲了双方的世界,和子因为这件事被同事排挤,伊古也被同学孤立,学校也不去了。两人在一起之后,发现就真的只有两个人了,因为和未成年人发生关系会被社会唾弃。15岁的伊古也只是个孩子,总是担心和子和别的男人发生什么,占有欲极强,随时都爆发争吵。和子发现这样的相处是不能长久的,这样两人都没有未来,果断提出分手,但是他们都知道感情还在的,现在的相处方式不能长久,分开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遇。只是痛苦一时。在最终集,经过几年之后,两人都各自成长起来,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剧里镜头的应用表明伊古仍然是和子的稀有款,两人的重逢必定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更喜欢《恋之月》的感情处理,就是因为编剧让这段感情真的去实践了,实践了才能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恋之月》中两人正式交往后,也有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对方或者感情变淡,或者有人喜欢上了别人,两人也有可能会自然的分开,但是经历这段感情,不仅释放了心中炽烈的情感,而且也是寻找自我的一段过程,会对两人的人生历程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比如和子和伊古相遇后,才明白了伊古正是她的稀有款,她不想按部就班,到年纪就和世俗意义上合适的男友结婚,过浑浑噩噩的婚姻生活。她是想主动去选择自己的稀有款,而不是被动的被别人选择。这段感情实践了之后,知道了问题所在,在重逢时的交往会更顺畅。不过两人为什么会认定对方,还是有一点不明白的,和子认定伊古,是因为她本身已经经历了很多,所以第一眼看到伊古时,就知道伊古是她喜欢的类型,她主动选择了伊古,可是不明白为什么伊古也认定了和子,照理说伊古才15岁,经历尚浅,周围都是如花似玉的美少女,为何偏偏对和子就有炽烈的感情呢(当然不排除因为和子一开始的肉体勾引)。可能是因为伊古认定和子是他最契合的灵魂伴侣。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本身就是高深莫测的。
不过《恋之月》中感情的实践是有代价的,伊古中途辍学,前途未知,本来拥有光明的未来却以后只能靠打工生活(就是不能拥有世俗意义上的一份体面的工作)。可能因为这点,《中学圣日记》的编剧没有让少年的感情去实践。少年的情感一开始得不到回应,后来得到回应却遭到母亲和社会规则的极力反对,两人并没有真正去交往。如果去交往的话,可能也会像《恋之月》中一样,两人被社会抛弃,老师不能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当老师,少年也会中途退学。加之少年的心性本身就变化很快,也有可能因为感情变淡而自然分开。可是这份感情没有实践,八年之后少年成长为23岁的青年,两人再去交往就不会有问题么,也可能会发现在一起之后感情变淡或者喜欢上了别人而分开。成长为大人,恋情就一定会圆满么。其实现实中八年之后还有感情,本身就是稀有的存在吧。
想写这篇文章是为15岁的少年晶感到心疼,少年的爱单纯热烈冲动,直球boy出击,正因为这样,老师圣才会沦陷。可是少年的长大也会遵循社会和成人的规则,学会权衡利弊。如果社会规则能够对两情相悦的师生恋宽松一些,老师继续当老师,学生继续当学生,两人像普通恋人一样正常交往,感情一如既往则继续,感情变淡则分手,这样该有多好。
后记:在第二集晶第一次亲眼看到了老师的未婚夫,成熟、帅气,和老师很般配。于是晶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在第二天见到老师时眼神就是对平常人的眼神了。还挺喜欢这一幕的,放弃也是一种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