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在北京(一)
在这座城市里,有太多来自小镇的青年,希望通过教育打破先在的阶层,破除高房价和人才竞争的压力,拼出一条出路来。
在村里居住半月,享受来自大山深处的惬意,没有汽笛的轰鸣和嘈杂的人群。微弱的瓦斯灯泡下,思绪仿若从村头的马路,一路疯跑涌入县城的公路,激动的心脏搭乘上大巴,在省城停留片刻,全部的精神卸下些许疲惫,找到属于我的高铁座位,朝北方而去。归来,是走在记忆上,离去,是梦在希望里。多少年,皆是如此,我何曾孤单?脑海中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活跃的情愫侵入身体。
一
准确来说,强子没和我一起念过多长时间书,但因为小时候一起玩过篮球,一直都联系着。因为性情相投,后来初高中断断续续去他家里玩过几次。印象中他是我周围学习很好的人了,本科考入医学名校,选学校和专业据说是家里有亲戚帮忙选的,后来又在本校读了研究生。看他在研究生期间发的朋友圈,也都很励志,过GRE、参加马拉松、国际交流……
突然有一天通知我,准备结婚了,我一时比较茫然,这小伙子竟然如此神速,那时有事我无法回家。这事一直成了我的心病,我必须当面见他一次,以表达没有当面祝贺的愧疚,也为了好好叙旧,看看近日改变。于是就开始约,这一约大概有半年,不是我有事走不开,就是他忙。这期间,他研究生毕业进了一家很有名的医院,小伙子真是混的不赖,更得约起来。成年之后,阔别许久,还能再约出来一起吃个饭的,确是真爱。尤其是这忙碌的北京城,每个人如蝼蚁般,做着自己的事情。
在夜色的灯光中,我看到了瘦高的他,俊朗清秀,声音比以前粗了些。到家里见到了他媳妇和孩子,媳妇是同班同学,目前还在实习,孩子么,后来聊天才知道是奉子成婚,爱情的结晶来的早了一些。他的房子租在西城区,两室一厅五十平米左右,月租六千,一起吃他岳母炒的菜。我夸他现在挺好,婚姻事业生育,三件事短短半年就搞定了。尤其是工作,稳定体面收入也可以吧?他说哪有你说的那么轻松,我刚入职,虽然工资一万多,可房租每月交了,孩子正常开销,所剩无几。关键刚在城郊一万多一平买了房子,月供每月四千多,还是打工的父母还。媳妇在一旁叹息,小孩子玩耍不注意将小碗米汤洒在了地上,一阵慌乱的处理后,他抱着孩子接着和我唠了起来。
我体会到,对面这位是一个父亲,而非单纯那个和我嬉戏的少年了。他说如果媳妇找到正式工作后,经济压力会好点。我说你工作半年了感觉如何,他说在医院自己基本是打下手,周边不是海归就是博士,自己本来是计划读完博士才工作的,不料宝宝来的太突然,只能先好好工作,再看下一步发展。媳妇也很健谈,和我普及了很多中医知识,我也感觉收获不小。我说你们可以考虑回省城工作,那样压力会很小。强子说,主要省城也没熟人,在哪里也是打拼,北京平台毕竟不一样。
东拉西扯聊了很多,我能感受到强子内心中的抱负,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在北京扎稳脚跟,毕竟他已经在北京七年了,这里真正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遇到了真爱,并在一个小屋里共同梦想着一个不断切近的未来。在这座城市里,有太多来自小镇的青年,希望通过教育打破先在的阶层,破除高房价和人才竞争的压力,拼出一条出路来。我们总说奋斗者,强子在我看来就是这个时代鲜活的样板,虽然存在一些困境,却一直有一股韧劲。
说来奇怪,那晚有一些窒息,站在回去拥挤的地铁上,浓烈的压力和兴奋的心脏交织在我的身体里。这是我们追求的人生么?
(未完待续,有四个故事,这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