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和那不勒斯四部曲
从成都回北京的路上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里许多重要的瞬间都发生在夏天,似乎夏天对文学来说是个特别的时刻。夏天是秩序被打破的时刻,人们在夏季流动到异地,发现异质的生活,在获得自由的同时暴露冲突。夏季的冲突是最严峻的,酷热之后暴雨来临,久旱之后洪水泛滥,一切都以难以预计的方式或急或缓地展开,仿佛是夏季对大地独有的惩戒方式。
书中描述的那不勒斯被带入一种慢节奏的落寞里,这个城市的混乱和肮脏永远浮在那层热浪之中——夏季似乎与这些都不违和。莱农和莉拉之间的吉光片羽也散落在夏日的海滩上,城市街道散发的恶臭中,青春男女炙热好奇的目光里。那种愈发复杂的情绪和欲望,被夏天的热意一点点放大,陷入了一种缓慢昏沉、迟滞倦怠的状态。
那不勒斯是一座个性张扬的城市,它的城市布局和景观像是和马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在夏天尤其明显。走在街上,目光所及都是笔直的棕榈树,大片的绿色树荫,辽阔的海岸线,不那么精致但磅礴的蓝色海水。它与马赛最相近的还是那混乱、吵闹和不修边幅的气氛——整个城市的人穿着休闲,动作缓慢,偶尔闻到的气味,吵闹的市井人潮,鳞次栉比的建筑和毫不整齐的街道。暴露直接的阳光下,这种闲散和悠然尤其和夏天的海边城市气质相吻。
难以想象莱农和莉拉在那不勒斯所经历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像巴黎一样的城市。那种女生之间黏腻、纠缠又复杂的情绪,在一个宽阔多树的海边城市被催生、放大。巴黎的夏天显得太过精致,波光粼粼的塞纳河水,并不能荡起青春萌发的强烈的情绪波澜,匆忙的大都市和健步如飞的行人,也不提供足够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用来孕育那空旷的、孤独的青春和不知何处安放的复杂情绪。
在现代都市里度过的夏天总是慢悠悠、静悄悄的,少了海边那种大张大合的气势汹汹和肆意澎湃。夏天是孩子放假的时间,夏日因此也是探索的时节,是拓展新鲜的技能和地点的最好时机。大自然中每一种生灵在新陈代谢时散发的生机活力,都在夏天向好奇心的孩子发出邀约,邀请他们与大地、与植物进行连接。在夏季的探索和冒险背后,当然也有意外和危险,蚊虫叮咬,擦破皮肤,好像炎热的天气会加剧受伤后的那种沙疼,伤口被抹上红药水、紫药水时也格外的刺痛。
北京的夏天格外绵延冗长,也许是缠绕了许多儿时的回忆,在拜访过很多城市的夏天之后,还是觉得北京的夏天最绵长。路边的大杨树掉下第一拨毛毛虫之后,从五月底开始就能看到街上换上的短袖夏装,一穿就到九、十月份入秋,天气才凉快下来。持续四五个月的闷热酷暑,拉长了夏天占据全年的篇幅。北京的夏天,虽然没有南方梅雨季节带来的潮湿,但笼罩整个城市的是一种低气压的闷热和躁动。也只有在北京的夏天,才会见到那种气势汹汹的瓢泼大雨,一下就是一天,雨点像弹珠一样拍打在干燥的地上,洗礼这个多尘的城市,带来雨后的清新和透彻。
水似乎也是夏季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与水、雨接近好像在夏天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无论是水枪乱扫,畅快淋雨,还是下水游泳,夏天似乎让人对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夏季,让许多人第一次尝到了游泳的乐趣。与水的亲近,一开始让人恐惧,因为水在起初是冰冷的、陌生的。等待身体与水熟悉后,逐渐将自己完全托付给水,在起伏的波光里与水一来一去,随波逐流,自由漂浮。
夏天,远远不是四季中最深刻的季节,但总是牵挂着不少情怀和吉光片羽的回忆。炎热天气里,我们放大自己的感官体验,加快新陈代谢,让身体的细胞和感受一轮又一轮地更新,加强,达到顶端,最后回到平静,周而复始。在这四季往复不息的循环中,夏天似乎像一个放大镜,帮我们抓住一点什么细节,定格在那一刻,深刻地体验、重演、回忆那当时当下的珍贵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