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海上音符--浅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人生哲学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实现存在的价值;在日复一日的悠长光阴中,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在几十年短暂的时光中,如何汲取生命的真谛。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观,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关于其人生哲学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那么,怎样的人生哲学才可以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变得更加的充实;怎样的人生哲学才可以让我们单一的生活变得丰盈而充沛;怎样的人生哲学才可以用最大的限度体现存在的价值;怎样的人生哲学才能使生命充满华彩。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丹尼·波特曼·T·D雷蒙·1900用他简单而又充满智慧的一生为我们解答了上述关于人生的命题。
1、 存在的意义:成就永恒的价值
影片《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豪华客轮弗吉尼亚号头等舱一架钢琴上的孤儿,他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被一名船上的烧炭工人发现并收养。准确的说,他没有父母,没有国籍,没有姓名,没有生日。大海就是他的家,他从来没有到过陆地,世界上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可以严格来讲1900是一个不存在的人。但是在多年以后,当人们听到那熟悉的旋律,仍会不禁想起那个曾在弗吉尼亚豪华游轮上不停弹着钢琴的音乐奇才。虽然1900的人生是短暂的,1900的生活是单一的,但1900却用他的双手,他的音符,他的旋律告诉了这个世界他的存在,让陆地上的人记住了他的故事,他的传奇。并用他独特的方式告诉了人们什么才是存在的价值,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存在的价值。
(一)存在的价值
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1900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一个值得告诉别人的好故事。”1900用他的传奇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存在与非存在,并不是被一系列的客观条件所界定和限制的,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与一切本质的证明无关,就像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人不仅仅是生命本身,更是对生命的一种亲切的回忆。”①这种回忆,与生命长短无关,与财富多少无关,与官位高低无关,与一切利益关系都无关,他所呈现出的是一个人在其人生旅程中所经历过的;所感悟过的;所铭记过的。这份珍贵的回忆是一个人对于生命本身的诠释,是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体会,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
(二)存在价值的实现
怎样才能实现人存在的真正价值?从1900的人生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存在不仅仅为了活着,更是为了超越自我。1900在其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向我们塑造了一个近乎于完美的灵魂。他用其一生去寻求人存在的意义,虽然在寻求的过程中,他也曾迷茫,也曾困惑,也曾动摇,但是他最终还是超越了自我,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德国当代研究者马内·玛丽·彼珀在《动物与超人之维》中所讲的那样:“超人在于超越自我的运动中,这个运动并不是离开自身而去,而是在自身之中,超人并不意味着超验而是一种内在的进步。” ②1900就是尼采心底里一直呼唤与寻找的超人,因为他在自我中不断诞生,不断创造,不断实现新的价值。在本我中找到了自我,肯定了自我,并超越了自我。
2、 生活的意义:满足此刻最真实的幸福
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当马克斯问到1900为什么不走下船看看陆地世界的时候。1900是这样回答的:“为什么,为什么,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我并不羡慕。”在1900这一段简短而又饱含哲理的话语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不仅是在回答好友马克斯的问题,更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世间总是有太多的为什么无法解答,永远的夏天是不存在的,人们永不停留的追逐,最终换来的只是徒劳,生命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抛弃所有对于未来的虚妄,放下所有对意欲的渴求。1900正是懂得了如何守住眼前的幸福,如何把握生活的意义,才拒绝了物欲横流的现世的召唤,才在弗吉尼亚号上,面对着碧蓝浩瀚的大海,享受着此刻音乐世界带给他的无限幸福,这种幸福才是源于内心世界最珍贵的财富。
(一)平和满足的心境是幸福的前提
1900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弗吉尼亚号,没有离开过大海,但是在这个有限的生活舞台上,他早就看透了世间的繁华与落寞,和人们永远填不满并无限扩张的欲望。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说过:“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意欲受到的刺激越少,我们的痛苦就会越少,幸福之感便会增加。永恒的渴望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我们的欲望越多越强烈,幸福越容易从我们的眼前流逝,因为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感受它的时候,下一个欲望已经在我们的心中升腾。
所以我们要向1900那样满足于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把对财产,地位,荣誉等一系列的欲望调节到一个适宜的尺度,把生活的目标定位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将对一切事物的需求降低,只有那样我们才会更容易得到幸福。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满足的人。”所以我们要不断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向生活提出过多的要求,如果这样,我们的幸福所依靠的基础就会变得更加广大,依靠如此广大的基础,我们精心建立起来的幸福就会很容易倒塌,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痛苦不堪。
(二)享受此刻是幸福的本质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那些寄希望于未来的,为之奋斗并仅仅生活于未来的人,他们始终急急忙忙,紧迫不舍。此种人就其整体存在而言,他们置身于一种恒久虚幻的情景之中,始终不断地生活于一种短暂的临时状态,直到最终走完其人生的旅途。” ③所以我们不该让未来牵挂而焦虑期盼,而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惟有现在才是真实的,确定的,我们的幸福之感也是从现实此刻中提炼出来的,假若我们一直对未来的前景愁眉不展,那么我们将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1900正是深切地了解到了这一点,他看到在这五光十色的陆地上,芸芸众生总是看不见自己眼前所拥有的,宁愿舍弃一生去忙碌奔波,追逐自己看不见的那些幻想,而这样盲目的追逐,最终换来的只是经历了悲欢离合后的居无定所,与生老病死。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对幸福的希望寄予未来,因为未来总是虚无的,一旦我们对于幸福的美好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所破灭,我们必然会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而在这种绝望中,我们便会变得焦虑不安,忧心忡忡,结果便是妨碍我们去发现眼前的幸福。
人生是短暂的,幸福是有限的,人生中的幸福会随着时间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当下的分秒片刻去尽情享受。因为今日只有一次,且一去不复返,在那些愉快而又充满生机的美好时光里,我们就应该尽情地欣赏和享受,并用心珍惜,我们此刻所拥有的一切。就如同叔本华所说:“让我们记住,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我们的生命仿佛就在这一天中,让我们尽可能愉快地迎接它,这是我们唯一真实的时刻。”④
三、生命的意义:因音乐而存在
在影片《海上钢琴师》的结尾处,1900面对着立刻就要被炸掉的弗吉尼亚号,对好友马克斯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创造音乐,即使是在没有人跳舞的时候,即使是在炸弹乱飞的时候,我一直在演奏,没有停歇。”此刻1900对于死亡是不惧怕的,他在意和关心的只有音乐。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一切,它就该永不停歇,音乐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永远无法割舍,即便死去也要同音乐相随。他宁可选择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毁灭,也不愿把他的音乐创作停止。1900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就像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权利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一书中表述的一样:“艺术的根本仍然在于使生命变得完美,在于制造完美和充实感;艺术本质上是对生命的肯定和祝福,使生命神性化。”⑤1900就是借助艺术将生命神话的超人。他作为一个出生在弗吉尼亚客轮上的孤儿,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他不是在船舱中自己的房间里看海,就是在钢琴室里创作曲子,钢琴在船上,他也要在船上,因为只有音乐才能使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大海就是他的世界,弗吉尼亚号就是他的家,钢琴就是他的生命。
(一)音乐创作源于生活
艺术创作源于人世间的繁复生活,来自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在这一点上,音乐天才1900也不例外。不同的是,1900能够如上帝般洞察世人的内心百态。影片中的一段1900同马克斯的对白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1900坐在弗吉尼亚客轮头等舱演奏厅的钢琴前,灵动的双手在黑白琴键上不停的流动,嘴边讲述着过往于此地不同类型的人们,不同的心情:“看那边那个女人,举个例子,她看起来,就像和她的情夫在一起,杀了她的丈夫,现在正带着珠宝跑路;看那边那个人,他有心事,听听他的,他脑海中充斥着回忆,却无能为力;再看那个她看上去就像是变成了修女的妓女;现在看那个,看怎么走路,我说他是偷偷溜进头等舱的,寻找不可思议的爱情,眼睛里散发着美国梦,我能听见他的叫喊‘American’。”1900就是这样的神奇,他可以充分的洞悉任何人的伪装和面具。无论是谋杀亲夫的老女人;还是沉湎于往昔的中年人;还是看破红尘的妓女;抑或偷穿礼服寻找艳遇的三等舱乘客。1900都能用流畅的音乐抒写出这个人一生的心酸苦乐,直指芸芸众生的灵魂深处。
在这艘每年往返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弗吉尼亚号客轮上,总是有太多人的来来往往,那船上有上千人,富人、移民、偷渡者、陌生人……就如同一个社会的缩影。1900靠着本能的直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用他纯粹的心灵去看清人生,看透生活,看穿每一个人生命的印记。因为1900是一个生活在世界之中的人,所以他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而他的心灵却生活在世界之外,所以他才能同世俗保持着距离,才能拥有洞察一切的锐利,才会将世情百态了然于心,他将音乐融入在了自我世界中对人性的感悟,所以才会创作出悸动人心的音乐作品。
(二)音乐创作因想象而升华
1900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弗吉尼亚号,但是他却可以创作出独有新出的乐曲。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源于他那丰富充沛的灵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影片中有一段1900对于新奥尔良的想象:“新奥尔良,我喜欢的地方,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碰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脖子以上都消失了,你能在杰克森广场碰到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闯,碰到谁就问:你家人呢。”他透过那双深邃的眸子,似乎在讲述着一段再真实不过的场景。这段场景流露在他的手中,就是一首动人的乐曲。从轻柔细腻的新奥尔良美景到神秘离奇的白色雾刀,最后跌入到耐人寻味的沉思中。就这样1900借助了头脑中的世界,为新奥尔良添加了色彩和生命。
那一个个或凄或美的故事;那一首首从他指尖中溢出的美妙乐曲,那一段段徘徊于每个人耳旁的天籁之音。也许,1900所创作的已不再是音乐,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他似乎拥有一股是神秘的力量,可以使人忘记刚才的所想所做,完完全全进入他所想象的场景中,让人的眼中,脑中,心中满满地都是它。想象的力量固然神奇,但是能将想象通过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感染他人的魅力更是神奇。1900就是这样一个缔造神奇的人。
(三)音乐创作是自由心灵的释放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释放,也是人类精神与情感的代言人。”⑥这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对于艺术与人生的理解中所表述的一句话,他认为,一切的音乐创作都根基于灵魂深处的情感,都专注于内心,只有这样的音乐才会动人心魄。1900所创作的音乐即是如此,从他被烧炭工人在钢琴上发现的那一刻起,钢琴和音乐就构筑了他全部的生活世界。这是一个比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更为理想和浪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的脑海里总会蓄满,兴之所至的旋律,他的眼前总是充斥着美丽动人的图景,他的指间总有流淌不息的音符,这一切都是他心灵最宝贵的财富。
1900的创作从来不需要乐谱,因为他拥有一颗纯粹而自由的心。所有的乐曲都自然而然地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只要他的双手放在琴键上,人们就会在他的乐曲中沉迷,在其中感受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因为1900的所看,所想,所弹的旋律并不只是为了展示给别人欣赏,更是对自己心灵的诉说。他在音乐中施展他的才华,释放自我的感受。他创作的音乐就像人一样,是有灵性的,一个音符就代表着一个人物;一段旋律就讲述了一个故事;一首曲子就是一串珍贵的回忆。在1900的音乐中包含着他的灵魂,他的思想,这一切都是无法被复制和替代的。
四、人生的意义:在有限中把握无限
“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但是每次这里都会容纳两千个人,而且还承载了人们的梦想,但是没有比船头和船尾之间的距离更适合了,你演奏出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那是在一架有始有终的钢琴上,那就是我所学会的生活方式。”1900出生在弗吉尼亚号上,他是这艘船上的音乐天才。在这个漂移的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浓烟,没有经济,没有竞争……只有美酒,佳人,和美妙的音乐,所有来往于船上的人都在这里翩翩起舞,弗吉尼亚号似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在这里可以忘却一切的烦恼,在这个简单的小世界里,1900不用去穿梭,也不用去寻找,就能拥有自己的幸福。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所有的局限和节制等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野范围、活动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和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因为随着这一范围圈子的扩大,我们的愿望、恐惧、担忧也就相应增加.”⑦弗吉尼亚号就是1900的小圈子,对于他来说,生活不是在陆地上,生活也不在远方,也不在别处,就在弗吉尼亚号这个小圈子里。这是一个足够大的世界,足以承载1900的音乐和生活,足以带给1900想要的幸福和快乐。而在陆地上他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他恐惧生活在无限的陆地世界中过着有限的生活。这不是1900想要的生活,他宁愿死亡,也要在有限中把握无限,而不是在无限中无所适从。
(一)世界的不可控制性
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1900为了心仪的女孩决定走下船去看看陆地上的世界,他穿着马克斯送给他的大衣站在弗吉尼亚号的甲板上。当他站在船和陆地的中间时,他彷徨犹豫了,望着二十世纪的工业文明建立起来的城市,烟雾弥漫,1900毫无经验他无法面对眼前的陌生世界。最终他停下了脚步,把棕色帽子潇洒地抛入海里,转身回到了船上。当马克斯最后一次去找1900的时候,他仍穿着那件有些破损陈旧的深黑色燕尾服,一个人呆在那间杂乱的船舱里,他用一双海水般深蓝的眼睛,忧郁的对马克斯说:“我发誓,那并不是我最终回到船上的原因,并不是我所看到的让我停下了脚步,让我停下脚步的是我所没看到的。我所看到的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街道,除了尽头什么都有,那里没有尽头。我所看不到的是我下船之后的未来,我看不到世界的尽头。”在大海上出生的1900,弗吉尼亚号就是他生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幸福是可以掌控和看见的,而陆地上的世界一切都是无穷尽的,在这个世界中,布满了冲突,战争和痛苦,丑恶和罪行比比皆是。1900无法生活在这样一个只有苦闷,失望,悲观,消极的世界中,为了逃离这样的世界,1900宁可死亡,也不选择离开弗吉尼亚号。这样的人生哲学观同叔本华的人生哲学观是如此的契合,他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就曾经这样写道:“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则是肯定的。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是确实得到了尘世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定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以痛苦为代价去购买快乐,为了虚幻的东西而付出了肯定和实在的东西。但如果我们牺牲欢愉以避免痛苦,我们肯定获得了收益。”⑧1900正是为了躲避陆地上所有的痛苦和无奈,才选择了一生都呆在弗吉尼亚号上,因为在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痛苦,没有意欲的刺激,没有世间的诱惑,有的只是一份宁静与淡泊。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须将我们所处的世界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就像一个人痴迷搜集一种事物一样,他只是想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有限的空间,可以让他在这个空间中找到自我,找到可以感受到的成就感。在影片中1900也是如此,不过他所收集的仅仅只有88个黑白钢琴键。
“用钢琴打个比方,钢琴键是有始有终的,你也清楚的知道钢琴一共只有88个键,没有无限的因素在里面,你才是那个无限的因素的主导,在那些琴键上,你演奏出来的音乐,才会有万千变化。我喜欢这样,我只能过这样的生活,然后你突然在我的面前扔下了一个上面有着万千琴键的键盘,那个键盘本身就是无穷无尽的,那么在上面演奏音乐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根本没有站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88个钢琴键清晰可见,容易把握1900可以在这有限的钢琴键上通过音乐获得无限的幸福,演奏出无限的旋律,而那无限的旋律,只能在有限的琴键中才能实现。他可以在这有限的钢琴键上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找到精神心灵的家园。虽然钢琴只有88个键,却可以承载无限的灵感。虽然船身是有限的,却可以展示无限的世界,在有限的载体中创造无限的意象,那是智者创造的,而在无限的世界中划分出无限个完美的有限,那是上帝的神力。
(二)选择与自由
能够选择,证明你是自由的,但是你的自由是有限的,因为一个人从来都不是自由的,他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同他人所生活的世界是息息相关。当一个人为自我的自由做出选择时,就必然会对周遭的人或事产生影响,所以你只有在有限的选择中才能体会到自由。就像1900在影片中所说的那样:“天啊,你看那些街道了吗?只是街道就有成百上千条,你如何能在那里生活,你如何从那么多中间选择,一个女人,一幢房子,一小块你可以看着的称之为自己的风景的土地,还有一种死亡的方式。那整个世界都只是重压在你身上,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结束,才是尽头。我是说,难道你从来没有害怕自己会因为想到这个就崩溃吗?甚至只是想想生活在其中,就不寒而栗吗?”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1900对于陆地上的生活有着极其强烈的恐惧感,他在陆地上无从选择,是因为他找不到选择的范围和边缘,所以在陆地上跟本就不存在自由。这与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的观点是一样的,都是把超越不完满的现世的完成交给远方,却没有意识到所谓的远方只是以可能的方式存在,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远方一旦到达,就不能成为远方了,就变成了当下,于是又出现了新的远方在遥遥不可企及的召唤。所以远方是没有尽头的,这和1900视野中的城市没有尽头是一样的令人畏惧。
在影片的最后1900说了这样的一段话:“陆地对于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太过于美丽的女人,是一段太长的航程,是太过浓烈的香水,是我不会弹奏的曲子。我永远不会离开这艘船,最不济我还能退出生命的舞台,毕竟我不为任何人存在。”这段话诉出了1900对于人生多少的无助,彷徨和对命运的茫然,以及对不可知的恐惧。在船上,1900能掌握自己的生命轨迹。而在陆地上他却要面临若干个选择,任何一个选择都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命运是不可知的,他无法预知命运,所以无从选择。在船上,1900能够控制自己自由的方式。而在陆地上,连选择都变得困难,自由就更加难以得到,他害怕失去自由。所以他把无尽而简单的大海作为自己的归宿,因为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承受那么多陆地上的繁复与陌生。1900用他所看到的世界和人群,用他的思想和感悟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是无限的,我们无法在无限中做出选择,当无法选择时,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一种自由的意识状态,因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内心的世界中才能找到,在现实的世界中是不存在的,而1900的自由就是与大海与音乐永不分离。
结论
通过上文对影片《海上钢琴师》中的主人公丹尼·波特曼·T·D雷蒙·1900人生哲学的浅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1900的身上有着很多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特征。
“存在先于本质”这是存在主义的首要特点,也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人的存在没有任何本质可言,仅仅只是存在着的人,而一个人想要确立自己的本质,就必须通过行动和思维来体现。正如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所写的那样:“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是他从不存在到存在之后愿意成为的那样。”⑨ 1900即是如此,他是一个存在着的人,他从不追逐某些现实中的事物,他的一生都在为音乐艺术行动着,为人生思考着。虽然他没有一件可以证明其本质存在的事物,但是他的的确确存在着。因为他有这作为人存在的一切特征,他拥有着对主观生命的规划;对未来情况的思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并且深刻地感悟到自己可以这样做。1900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有着明确的主观性,他用旋律去描绘每一处景象,他用乐曲去体会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真心去感悟真挚的友情和动人的爱情,他用他最真实的行动来证明他存在的本质。与此同时他用他的选择和行动不断的创造着,他渴望成为的形象,他渴望享受的生活,他渴望实现存在的价值。他以一个再单纯不过的生命形式存在着,他用他的生命历程不断展示着他存在的本质。就像萨特所说的那样“人只是他企图成为的那样,他只是在实现自己意图上方才存在,所以他除掉自己的行动总和外,什么都不是;除了他的生命之外,什么都不是。”⑩1900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存在着的有生命的人,他不缺乏任何思想,他不是麻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正是他的存在,才创造了他生命的本质。
“选择是自由的,而存在为自由拷上了枷锁”作为一个存在的人,当他面临诸多境况时,他的选择是自由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的形式使自由变得有限。而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意识状态,人只有在内心的意识下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萨特对于这种意识的自由曾这样的表述过“自由首先他是一种状态,一种感受,是在这一瞬间或那一瞬间作出一个决定的意识状态。”1900正是在自己的内心意识中去追寻着自由,因为1900明白他是一个存在着的人,他的选择与周遭的世界密切相连,正是这种密切的关系,才使他的自由变得不再自由,他无法从种种密集的事物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一个,为了维护自己的自由,1900选择了留在弗吉尼亚号上。因为在这里,他可以忘记所有复杂的选择,只为内心的自由而生活,这种自由正是意识中永恒的自由。
美国当代小说家戴夫瑞斯在他的作品《羔羊之血》中写道:“有些诗很长,有些诗很短,他是一首短诗,可它仍是一首诗。”1900的一生就是一首简短却精彩的小诗。在诗中他向我们传达了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把握我们能看得见的梦想;怎么在有限的时空中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完全的自由。虽然1900在弗吉尼亚号上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虽然1900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用他的人生哲学告诉了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也可以承载无限的人生,在有限的生命里也可以延续无限的音乐。只要拥有对人生价值的正确态度,我们就能获得永恒的自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