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蟹壳
好友阿珍的拿手好菜是“酿蟹壳”,制作工序之精、细、繁、杂,令人咋舌。
螃蟹蒸熟后,拆取蟹肉,搁置一旁。猪肉剁碎、鲜虾切丁、冬菇切粒、马蹄和大葱切细;之后,全都和蟹肉搅拌在一起,加入酒、麻油、蚝油、糖、鱼露、胡椒粉,撒入青葱和青豆,混以蛋清。最后,重新酿入蟹壳,送进炉子烘烤。
出炉的酿蟹壳,花团锦簇,金光灿烂,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然而,入口一尝,却嗒然若失。
那是一种朦胧暧昧、混沌不清的味儿;吃在嘴里,只觉鲜美,但是,内容芜杂,啥是蟹肉啥是虾肉啥是猪肉,却模拟两可、界线不分。细嚼慢咽,人人赞好,然而,究竟好在哪里,却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归根究底,原因就在于它缺乏了旗帜鲜明的个性。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化而迫不及待地融于一炉的当儿,如果没有坚守自己固有的文化特色,最终必定像那酿蟹壳里的螃蟹肉一样,糊里糊涂地迷失了自己——迷失的,是自己非常优秀的那一部分——一种纯粹的、原汁原味的、独树一帜的滋味。
文/尤今

尤今
尤今,新加坡女作家,原名谭幼今。出生于马来西亚北部一个美丽的城市怡保。以写游记小说见长,作品风格细腻,真实,真诚,真挚地反映了现实生活里的人,现实生活里的事,与三毛有完全不同的写法,更关注现实人生。主要作品有《沙漠中的小白屋》《迷失的雨季》《那一份遥远的情》《浪漫之旅》《太阳不肯回去》《尤今小说精编》等。梁羽生先生曾评价其作品:“古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我似乎也可以说尤今的小说是‘小说中有游记’。”现为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文章。
选入沪教版:《绿毛龟》,《叙利亚的卖水人》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