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海墨韵书画院合作陈克永,用壮美的画卷为雄伟燕山立传
燕山山脉位于京郊地区,虽不像南方山景那般清灵秀美,但却雄壮峭拔;虽没有名山大川那种神奇傲然,更多的却是质朴平易。

共同的旨趣,往往是一个学派、画派得以立足的前提。正如清代初期以渐江为代表的“黄山画派”,聚集了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程邃、梅清、石涛、戴本孝等人以表现黄山为主体的画家一样,他们也聚集在燕山脚下的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在院长陈克永的带领下,七双手共举“燕山画派”的大纛,极目四野,由一个具体的燕山山脉,延伸和联想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向全国铺展开来,致力于传统山水画的现代形态的探求与建构。
陈克永既是燕山画派的领导者,又是七杰之首,书骨墨韵是陈克永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书骨”,是指陈克永的作品重传统用笔之道,强调“骨法用笔”的书写性,讲究笔线的遒劲、老辣、力度和变化,服务于“山魂”的意境传达;“墨韵”,指陈克永重气韵生动的墨法技巧,这里墨依托笔出,以墨的浓淡干湿的皴擦与叠加,产生蓊郁华滋之效果,烘托“山魂”,追求象外之象的山水精神。体现在陈克永作品中的“重返古典”,是在回归传统文人画的笔墨内涵和气质的基础上,重视笔墨意象的营造,流露出对传统水墨文本的突破性思考,则在更多意义上是指他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古典美感的永恒结构已带入与现代人精神渴望相契合的回归自然的“家园”,给与重组和重构,让其在现代语境下重现魅力。

《秋晴泉气香》/ 陈克永

《山谷风景》/ 陈克永

《万山红遍》/ 陈克永

《燕山秋韵》/ 陈克永
目前,他们扎根于陈克永创立的中国山水画研究院,以陈克永为核心,托举着雄伟长城的燕山脚下的黄松峪湖畔,满怀对燕山的挚爱情怀,默默耕耘,用最壮美的画卷为中国的山水立传,为雄伟、壮美的燕山立传!
1998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燕山画派创作了12米的长卷《锦绣中华》,作为政府的礼品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为庆祝澳门回归,燕山画派创作了99米长卷《江山万里图》,作为政府的礼品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
2004年,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美协组织燕山画派创作55米长卷《新北京胜景图》,获北京市美术创作优秀奖。
北京京海墨韵书画院合作画家陈克永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文史馆馆员
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