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流派看世界电影历史发展(1)
一 英国布莱顿学派 早期英国电影以其想象奇特的特殊摄影效果而著称,在全英国的制作人中,有一群被称作“布莱顿学派”的小规模制作人最具有影响力。这个名字源于他们都生活或工作在一个叫布莱顿的小镇,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 威廉逊1900年的《鲸吞》是布莱顿学派电影工作者的优秀典范。 史密斯1903年《玛丽·珍妮的灾难》使用了相当复杂的剪辑手法,在此15年里成为了电影剪辑的基础规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在集市和露天市场放映,史密斯对电影摄影的特技进行了自觉地尝试和探索,创造了较为复杂的剪辑手法。代表作:《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威尔逊首先掌握了复杂的叙事技巧在新闻片中自由地交替变化事件地点,探索摄影特技善于用镜头讲述完整的故事,被称作惊险片地鼻祖,代表作:《鲸吞》《中国教会被袭记》《邮车被劫记》《捉贼》《汽车上的婚礼》,这是英国追逐片的开篇。 在表现内容和使命追求方面,布莱顿学派不仅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现,尤其是对社会问题予以充分的关注和表现。 在表现形式和拍摄节奏方面,布莱顿学派给电影带来了早期的蒙太奇,从而通过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让电影具备了自己的独特的叙事语言,比如史密斯将特写镜头与远景交替运用。 布莱顿学派在历史上的意义:布莱顿学派为电影带来了富有创意的行为,平行动作的交叉,外景拍摄的景别交替,内容上的现实主义,他们真正涉及到了电影语言的实质。 二 苏俄蒙太奇学派 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现实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 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和撞击回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含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做出的重要贡献。 库里肖夫的代表理论是库里肖夫效应,爱森斯坦的代表理论是杂耍蒙太奇,普多夫金的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他们是20年代苏联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坚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著,因此被称作是苏联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有于爱森斯坦等人的极端蒙太奇探索受到批判,苏联蒙太奇学派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 三 先锋派 先锋派的电影时间大概为1917-1928,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了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的地区,先锋派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且与当时盛行的欧洲现代主义思潮有明显的关系。主要有法国印象派、表现主义(法国、德国)、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 1.法国印象派电影运动 又称印象派电影,系20世纪20年代以德吕克及其友人创办的一个电影学派,并在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如阿贝尔·甘斯、谢尔曼·杜拉克(微笑的布德夫人 印象派;主题与变奏 抽象主义;僧侣与贝壳 超现实主义)、马塞尔·莱皮埃、让·爱普斯坦。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 印象派的作品非常强调画面的浓烈而具有诗意,印象的强烈而具有表现力,风景的主体性突出或背景式的衬托,表情达意的主观性流露和象征性的倾泻。例如德吕克在《狂热》中使用的深焦距镜头效果、甘斯《车轮》中表现出的快速蒙太奇效应和拿破仑中所展现的主观化人物镜头和人物叠映,都通过多方面的造型效果,提供给观众以新颖的视觉形象。 2.德国表现主义 1919年-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他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的电影形象,来强烈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爱憎的情绪。表现主义电影对电影的视觉风格,尤其是表现犯罪活动的人物紧张、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风行一时,与人物形象相关的表现性,往往延伸到场面调度的每一个层面,风格化的平面使不同的元素在场面调度中显得协调统一、扭曲和夸张,在这里得到了最普遍的运用。 代表作品:罗伯特·维伊安《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鲁滨逊《演皮影的人》《蜡像馆》 3.欧洲先锋派总结: 1917-1928年的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由于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入侵和一战带来精神文明危机,欧洲开始了一场抵御外来文化入侵和探索自身文化的运动,使本世纪的世界电影艺术中心从美国转回了欧洲。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片欧洲大陆。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 受尼采(个人、个性、反传统)弗洛伊德(内心、心理现实、反表面)等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与当时盛行的欧洲现代主义思潮有明显的关系。(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 特点:①反叙事:先锋派运动不以叙事功能和商业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了各具风格的实验探索。②非理性:其表现为备离常情、惊世骇俗,总体倾向于反传统,提倡个性的自由抒发,表现心理现实。③抽象性: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扭曲变形,节奏和韵律的不规律性,把物放在与人同等甚至高于人的位置上,搬运挪用了大量现代派文艺的主张,如未来主义、达达主义。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著作: 德吕克《上镜头性》 杜拉克《完整电影》 评价:①否定了电影大众化的性质,使其成为少数人玩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实际上也使自己走上了一条十分狭隘的道路。②先锋派电影的出现首先是先锋艺术向电影领域的拓展延伸③先锋派电影从艺术的角度对电影的运动和视觉形象进行探索④是先锋派创新与实验的结果,无意中拓宽了电影欲言的表现力,为电影的艺术地位提供了实例。⑤从根本上让电影摆脱了电影从属于舞台艺术和文学艺术的依附地位,最终使电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样式。 四 好莱坞 1.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是现实的一个梦境 技术主义电影以格里菲斯和好莱坞经典影片为代表,这类影片强调的是对真实世界的模仿。通过营造银幕梦幻来满足人门内心的期待。这类电影大多充满了戏剧化,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依靠技术的好莱坞电影堪称是戏剧化电影的典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戏剧化电影在世界各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欧洲各国相继走出了战争的阴影,但人民的生活依旧困难重重,人民渴望逃避现实,在生活的重压下寻找释放的人们纷纷涌入电影院,在银幕中获得抚慰和宣泄。好莱坞电影投其所好,遵循戏剧美学的基本原则,强调以好的故事好的结构好的人物和好的技巧共同构成好看的电影。 2.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 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制度的缔造者是麦克·塞纳特,这种传送带式的生产方式,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并由制片人决定一切。 制片厂制度的四大特点:①发展大而全的垄断性企业。从20世纪初开始,兼并的风潮使为数众多的独立制片商和放映商逐步消失,最后只剩下八家大公司:米高梅、派拉蒙、华纳、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哥伦比亚,其中五家是拥有从制片到放映的全套的垄断公司。②制片厂内容分工精细,个人的功能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③制片人专权,好莱坞所谓的制片人就是公司的老板,或者经理人员。制片人有权任意改动剧本的情节,尤其是结尾,有权决定演员的阵容,制片厂的风格常常淹没了导演的风格。④突出演员的作用,日后所谓的明星制度由此诞生,好莱坞的明星制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商业化的需要,使观众不再根据影片的技术和艺术质量,二是根据明星的阵容来决定是否买票,另外明星制度也符合观众的审美原则。(最早是由环球的老板 卡尔·莱默尔发明的) 3.早期好莱坞发展阶段 以及每一时期的创作概况 总的来看,好莱坞电影既是美国价值观和精神形象的反映,又体现出电影在技术、艺术和管理上近乎美轮美奂的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一般认为,早期好莱坞电影大致划分为开拓与建立时期(1903-1929)鼎盛商业片时期(1929-1939)古典好莱坞终结时期(1940-1952)三大时期。 开拓与建立时期(1903-1929):好莱坞电影确立了艺术工业化的制片厂制度,缤纷逐步发展集成为垄断型的米高梅、派拉蒙等8家超级电影公司,这些公司几乎垄断了北美乃至全世界很多地区的制片、发行、放映市场,广告宣传的强势造就了一大批影星,喜剧片、西部片、战争片、科幻片等类型电影开始批量生产。 鼎盛商业片时期(1929-1939)所贯穿的使20世纪30年代,及其具备商业价值的类型电影更是风靡一时,恐怖片,匪徒片以及迪士尼动画都风靡一时。卓别林的讽刺喜剧价升了对社会的批判,格里菲斯的独创性和艺术贡献表现在对镜头语言的开拓和创造上。 古典好莱坞终结时期(1940-1952)持续了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风云,在《魂断蓝桥》《卡拉布兰卡》中特别深刻地表现出来,此外还有著名地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都是典型代表。 4.好莱坞类型电影 是指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地一种创作方法。是在制片厂制度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拍片方法,类型电影的实质实际上是一种艺术产品的扩张。类型片所特有的四制一原则(制片厂制度、明星制、代理制、分级制和行业自律原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①公式化的情节。②定型化的人物。情节的公式化决定了人物性格的定型化、模式化。③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五(拓展:新好莱坞) 1967-1976年,1.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2.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3.以及经历了50年代到60年代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以及电视对电影的影响,经典好莱坞对类型片进行了深刻地反省。4.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众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其因素。 新好莱坞的创作概况: 1.1967年,阿瑟·佩恩的《邦尼和克莱德》作为新旧好莱坞的界石,便展现出好莱坞价值观念和叙事模式的巨大变化:①深入美国社会的阴暗角落,提出尖锐的批评与抗议②由对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在精神领域的开掘③崇尚真实,运用实景捕捉不完美的现实④把典型概括的方式溶于不着痕迹的纪实风格中⑤类型片的交叉融合也丰富与完美了好莱坞的叙事技巧。 2.60年代美国青年中“反主流文化派”占很大比重,如《邦尼和克莱德》中开创了公路类型片的新时代,《末路狂花》又改变了美国公路片男人占主导的格局。既拓宽了视野,又在变化中求取新意。 3.深刻反思的越战片,如何评判越战对美国人来说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清醒的自我评判精神。《猎鹿人》《归来》《现代启示录》标志着美国人终于严肃的反思这场战争,并在反思的层面上跃上了新的高度。 4.触及现实社会的家庭问题片。《飞跃疯人院》成功地运用了隐喻性的手段,对现代美国社会的强权统治做了辛辣地鞭笞。《克莱默夫妇》尖锐地提出了家庭解体后一系列现实问题以及女性独立地位的问题。
-
一只柠檬鲸_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18 16: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