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对外汉语教学之怎样辨析词语!!

辨析词语从三个角度入手:
一、辨析词义的差别
1. 指称范围。 最常见的例子是“天气”和“气候”这两个词。前者是一个地区较短的,特定时间内的倾向情况。后者是一个地区较长时间内的总体气象情况。
我们可以给的例句是: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玩吧! 泰国是热带季风性气候。 再比如:战争和战役 事情和事件
2. 语义轻重。 这一条常常用来区分程度副词。比如“很”,“非常”,“太”的区别就要从这个角度来辨析。
3. 常用固定搭配。 比如“富有”和“富裕”。 “富有”后面既可以跟人也可以跟生活。比如: 富有的生活。 他是最富有的人。 而“富裕”常常用在: 富裕的城市 过的很富裕 家境富裕
而一般不说,他是最富裕的人。 再比如: 赡养和抚养
二、色彩意义的差别
1. 感情色彩。
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比如: 鼓励和怂恿 成果,结果和后果
2. 语体色彩。 即我们常说的书面语,口语。 这里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在辨析时不要泛化这条规则。如果不是明显区别的书面语和口语,不要硬套这个规则。而是从两个词最明显的区别出发。
三 、词性(语法功能)的差别
1. 词性的不同。 即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还是...... 比如:我们对外汉语界面试常考的一组词“忽然”和“突然”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副词,后者是副词也是形容词。
2. 搭配对象不同。 “到达”+地点 他们已经到达上海了。 “达到”+数量/水平程度 今年,我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0人了。 他的汉语水平达到了HSK4。
遇到学生提问,一下子又想不起来语法书上是如何解释时,不妨从这几个角度来快速地和学生一起辨析下词语吧。
下面再来简单说说辨析时需要的注意事项: 1. 少用语法术语。 2. 例句典型,对辨析有帮助的。 3. 对于有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词语,要分开讲清楚。一条一条来,最好列板书清晰展示。 4.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讲完之后要练习。没有练习帮助学生体会和内化记忆。前边的讲解很容易做了无用功。敲黑板,要记住哦!
提升自身本体知识还是要功夫做在平常。然而,掌握方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内容来自分享转载,介意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