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会导致牙釉质脱矿?该怎么解决?
什么是釉质脱矿?
牙齿是由牙骨质、牙髓、髓腔、牙本质和牙釉质组成,牙釉质作为最外层的“保护者”,保护着牙齿不会被腐蚀、伤害,它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牙釉质脱矿很多人认为是牙齿脱钙,其实并不够确切。
当口腔卫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比如牙齿矫正时,牙齿托槽周围以及靠近龈缘部位,在酸蚀作用下,牙釉质内无机盐析出,导致牙釉质矿化度降低,就会出现白垩色变化,这就是龋坏第一层表现。一旦在临床中发现牙釉质脱矿表现,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牙齿龋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牙齿的釉质脱矿并不是只出现在正畸者中,只是正畸者和普通人相比,患上它的可能性更大。
原因是在于在固定矫治技术中,需要将托槽粘贴到牙齿表面,粘贴过程中的牙面酸蚀可造成牙釉质表面脱矿。 而固定矫治器的存在改变了口内细菌群落环境,口腔内的托槽和钢丝也加大了牙齿的清洁难度,由于清洁不到位,导致牙菌斑聚集并与一些食物相互影响,释放酸性物质,腐蚀到牙釉质。
虽然把它说得玄乎乎的,但其实它是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出现的。比如:维护好口腔卫生,矫治期间尽量少喝甚至杜绝酸性饮料,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配合使用0.05%氟化钠溶液漱口等。
如果非常不幸的已经出现了轻度的牙齿脱矿情况,可以使用含氟类的牙膏,将它轻轻涂到脱矿牙齿的表面,含十分钟左右再刷牙,每天进行两次,一般在一个月左右脱矿的部分就会好转。
脱矿以后千万不要急于进行抛光,一旦抛光,牙齿脱矿就没有办法再进行治疗,脱矿以后也不要将它磨除进行充填,一般通过刷牙的方式逐渐会不再脱矿。
但是如果已经是比较严重的脱矿情况,那么就需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