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查看话题 >墨尔本|多謝款待的日子
人生不就是用记忆中美好的时光去挺过艰辛的时刻吗?当记忆里的库存不足时,便该是踏上旅途的时候了

我有点忧郁 都说人要是受到太大伤害会选择压抑,我似乎就是如此。 一月的上海,连日的阴霾雨天湿冷让人透不过气。我被一种不怎么忧郁却也不怎么幸福的无力感所折磨。尤其是当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共存时,一切都停滞了,像是不属于任何时间空间的浮游物。

旅行,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最佳方式。只有自己看出去的无数件事物才能使我改变观念。一夜未眠踏上旅途。

心情需要光合作用 从北半球跨越赤道抵达南半球足足十余小时,从冬季到夏季温差二十五摄氏度上下,时差却仅仅三小时。睁开眼探向舷窗,湛蓝的天空下阳光普照着大片的红壤山脉,饱和度高却不失真。多日没见太阳的我,心情在瞬间被点燃,死寂的躯体,仿佛又活了过来。 “啊,原来,心情也是需要光合作用的。”

虽说多走多看感受是旅行的趣味所在,但更期待的是旅行能帮助迷失的我寻找出口的门,走出去。在陌生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地通过呼吸、互动、对话,一点点的解除消解苦恼。

去Hertz提车,为了安心选择了SuperCover,即便车被盗窃也无需赔,店员耐心讲解如何用APP缴高速费,一切井然有序,很顺利。

万物皆有灵 沿着高速M2驶入市区,道路两侧林密的高楼层叠而出,高处未拆解的吊脚机,听闻清脆的铃声便见穿梭在教堂门前的有轨电车。

连绵的坡道,汽车和电车常常会共用车道,难得一见的马车只可在市区繁华的主干道上瞥见。


住所在Middle Park区,社区离海边很近,徒步5分钟。




沿着海岸线向西南走则是St Kilda区,那里的Point Ormond Lookout是个看黄昏的极佳地方。

那些慢跑的人、骑车的人、遛狗的人、散步的人、看书的人、晒太阳的人,正在享受当下。眼前的一切都让人舒悦安然,或许生活本该如此。


世间万物都是流动的,所以人生也会像海浪一样有潮起潮落。

白日梦 墨尔本的公园很多,即便在市中心,公园已然是人们休闲生活的主场所,不再是城市的装饰品。

我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谈心,说着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心变得不再焦虑,语句语速也变得简短而缓慢,直至一言不发,默契得看着眼前一切。



阳光弗照在脸庞,希望时间可以将那些已经发生的记忆藏在心中某个角落里。


Have a nice day 人生的第一张罚单竟在墨尔本,租车一周内就收到了两张罚单和一张警告,罚金约200澳币。第一次是误看了停车时段,初次看到罚单的瞬间只有惊喜没有自责,开心地去邮局缴金,还小心翼翼将罚单收藏了;第二次是在市中心路边停车超时三分钟,看到罚单的瞬间像是在查高考成绩般复杂。 人生的空缺,是由无数次的领悟填满的。

从Carlton向东行便是我最爱的Fitzroy街区,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艺术气息极具浓厚。这里不乏杂货铺、二手复古市集、设计工作室、独立品牌店、餐厅、酒吧、书店和文物别墅,真想花几天时间把这里走个遍。






天气好到让人想和这个城市谈恋爱。






看日落的地方很多,但常常都会选择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来欣赏,假如可以换个方式看日落,一直是我想做的事情。为了追逐心中的所愿,决定临时改计划去堪培拉,没想到一路的高速风光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James Turrell-Within without 2010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式观景室。由于太阳位置的改变,室内的光线也随之改变。内与外,黎明与黄昏,昼与夜。 一旦观点转移,就能窥见人生角落。观点会影响你的行为,行为会改变你的人生。

人生需要整理 旅行结束,内心或许是想要证明自己已好很多,或许是想要写一篇干货满满的旅行游记,但目的只有一个,记住这些经历,活着,享受当下吧。 也许人生就是一连串学习接纳的过程,无论是接纳还是放下都不是人生某个特定时期才须要拿出来的态度,而是一辈子都须要练习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