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杭考古之夜
平日最怕办会。可换新部门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办会。本着“做难事必有所得,做烦事必是报应”的精神,我接了。
得知是在良渚,我这心里就舒坦了一半。pkuarch在土杭队伍老庞大了,俨然03级分舵。
第一次出差对接几个合作单位,晚饭攀谈来,都有熟人。领导们很惊讶,我在北京上的学,咋在土杭有这么多同学。连我自己都有点惊讶。光数数本科同学,就能坐满一桌。
人往高处走,土杭是个好地方。
巧不巧,合作单位的联络人居然是z处。三年没见,再相聚居然是严肃地谈工作,感觉有点怪。
相传世间有三大过命交情:扛过枪,分过赃,挖过m。考古专业的同窗情谊,是很多其他专业难有的。
晚上开会到九点多,我开始说不聚了吧,以后有的是机会。可l队长和c主任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也都是多年没见,那还有啥说的,必须整起!
后面有惊喜,x老师的公子k总也在,中途加入的还有硕士班的ch教授。
一般我不敢喝某种特定的酒,一喝就晕。今晚破戒了,毕竟是k总带来的,而且难得精神如此放松。
十年前,大家聊谁谁毕业去哪了。五年前,话题不是结婚就是生孩子。今天嘎诡异,聊上了业务。项目啊,职称啊,啥啥,这大约是未曾有过的。也许就是阅历到了,自然而然。
瞅这一桌,不是处长,主任,就是队长啊总啊,当年开玩笑的叫,后来居然好多都成真了。我啥也不是,因此被誉为“北京来的国家级专家”。
z处浑然天成的气质吓了我一跳,c主任只有在聊high起来之后才依稀看出当年一起追跑打闹的样子,唯一一个留在田野一线的l队长,身材却那样了。ch教授基本还是那个ch教授。k总长大成人了。
人熟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互相秀两鬓的斑白。再熟一点,可以吐槽对方的单位。要是再熟一点,就可以聊工资了。其实有k总在,说工资干嘛呢。
不知不觉搞到凌晨,意犹未尽,但必须散了,明天还要上班,回到现实世界。逼近不惑之年,萎靡颓废松懈不起,好在这一行,只要爱了,不容易后悔。
铁甲依然在。
最近留守女孩闹得挺火,有人说干这个没前途。我说还是有的。赚钱,老板有的。做专业,队长有的。当官,到了30多岁,处长主任也是有的。最不济也可以像我,当个“北京来的国家级专家”。
nnd其实我也是队长,只是没得挖而已。
睡在c主任上铺的著名网红,研究下水道的博物馆畅销书作者s博士说的对,有没有前途,瞧瞧我们班就知道了。何况有土杭这种干专业的好地方。
2020土杭仲夏考古之夜,令人难忘。
公元2020年8月7日于杭州返京航班上用飞行模式手机撰写,电量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