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在实习搬砖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下荣格的主要主张。)
我对荣格所主张的“原型”(archetype)报有怀疑态度。荣格认为,在无意识的深处,“人不再有个体的区分,个人的心灵展开来融入人类的心灵......心灵具有基本的共性,我们不再是些独特的人,而是一个人”;因此,我们会进入“神秘分享”(participation mystique),共享包含神话主题的原型/神秘经验(e.g.被钉在车轮上受难是希腊伊克西翁神话主题的再现)。我认为,“原型”的问题有二。其一,人类最深层次的无意识中是否存在共享的经验?推断的大前提就是存疑的。其二,原型是free of interpretation的。不同地区的神秘经验不尽相同,就如南美原始部落的原生神话与希腊神话会因地域差异导致内容以及意象上的差异。而且在同一神话体系中,同一物体的象征也不尽相同。例如,从欧洲神话的角度看,蛇是魔鬼的化身(伊甸园),但同时也代表着治愈(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蛇权)、智慧(同伊甸园)。当人们在解读时,更像是在选择合适的神话去靠近意象本身,而非从意象出发去逼近共享的神秘经验(如果存在的话)。关于原型的理论,是其解析梦境的重要基础,因此分析逻辑也不可避免地滑向宗教神学。
然而,抛开逻辑,我对荣格提出的转移(Übertragung)有着微妙的共鸣。转移实际上是一种投射(projection):
“主体的心理内容被转移到客体,而且显得好像一直属于客体......在投射时,你在客体中见到的明显事实实际上是幻觉;但你断定你在客体中观察到的不是主体的内容,而是客观的存在。”
转移会引起反向转移(counter-transference),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内容与其无意识内容相同,被投射的情绪就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进入分享状态。要瓦解转移,就要在意象中见出主观价值:
“这些意象必须被他融入自己的心理之中,他必须弄清楚它们时怎样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的;他是怎样将某个客体赋予一种积极的意义的,尽管实际上正是他才能够、也才应该促进这种意义的产生。同样,当他对客体投射否定的性质,从而憎恨这个对象时,他须明白,实际上是他把自己卑劣的一面投射出去。”
情绪(affects)和侵犯(invasion):
“你可以怀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而并无生理变化;但一旦出现生理变化,你就被占有了、分裂了、抛弃了,没有灵魂的躯体为魔鬼敞开了大门。”
比起严密的论证,荣格的体系更多是对经验的总结;行文中也可一瞥其过人的总结、对抽象物体具像化的能力。
以下是读书笔记:
1953年塔韦斯托克讲演
无意识:
1.用客观的方法建立起事物在无意识状态中的真实图景
2.意识的狭隘性;无意识广大,持续的运动
3.意识:精神与自我的关系,个体总的态度类型
4.意识的位置:心灵
5.意识与自我相关:
(1)存在的一般意识,记忆材料(经验)——精神事件的情结 (从无意识中吸取印象
(2)从外界吸取印象,进入自我,发生联系,成为意识)
6.意识划分:
(1)内(无意识/意识)
a.记忆:意识与暗领域联系
b.意识功能的主观因素(the subjective components of conscious function):
c.情绪(emotions and affects):进入;情感(feelings)情绪(affects)
d.侵犯(invasion): 被意识蒙蔽的状态;病理性/灵感都有可能
(2)外(感觉功能赋予外部事实):
a.感觉S:存在
b.思维T:是什么(理解/判断)
c.情感F:价值
d.时间/直觉I:
无法控制,但可以有偏好; 功能冲突;拒绝分类——经验材料中建立秩序,解释材料
7.“跨入意识门槛的无意识产品”
(1)被个人认可
(2)起源无从得知:
a.原型(与个人经验相对)(archetype), 心灵有历史(视象/神话重现);
b.主客一体,神秘分享(participation mystique)- 集体无意识
c.原型经验/神秘经验
方法:
1.词语的联想方法(word-association tests):
(1)干扰反应
(2)情结(联想的凝聚;在精神分裂的状态下,从意识控制下解放出来);无意识的致敏作用/对敏感的强化作用(intensification of sensitiveness)
(3)相对的无意识
2.梦的解析方法
(1)扩充原理(amplification)镶嵌于其中的精神组织(mental tissne):
3.主动想象法
观点:
身心平行论:原型象征/生理过程
预后(prognosis)
转移(Übertragung):
(1)投射(projection),主体的心理内容被转移到客体,而且似乎属于客体-情结投射;自动、自发的事实;包含情绪,使主体不能自控,凌驾于自我意图之上
(2)影响:
a.交感(sympathicus):情绪过程回在别人身上引起相似的反应(心灵的感染)
b.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内容与其无意识内容相同,被投射的情绪就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进入分 享状态:反向转移(counter-transference):
(3) 转移的治疗:
a.意识到个人/非个人的主体价值(subjective-value)
b.原型图像投射(容器); 非个人投射:取消形式,但不是内容
c.非个人意象的对象化
和弗洛伊德对话:
(1)静态/动态;无确定的无意识
(2)梦是不被承认的欲望的扭曲表现,与意识的态度相冲突/无意识对情结的影响; 简化到第一格(reduction in priman figuram)/是否真的被歪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