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羊汤
在山东每个城市都能找到一家不错的羊肉汤馆,这是山东的标志。菏泽的单县羊肉汤,日照的莒县羊肉汤,枣庄的滕州羊肉汤……不同地区不同味道的羊肉汤总有一款适合你。要是评出一个最好喝的羊汤来,那估计这些地区的人会打起来,必然是分不出来。
每到夏秋交接之际,所有山东人的胃就躁动了起来,特别是鲁南和鲁西地区。每一个贴秋膘的日子,就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跑出山东了。我老家在日照的一个鲁南地区的小山沟里,与著名的莒县羊汤中的莒县相邻,所以我们这也有着非常重的喝羊汤情节。我自认为我们这的羊汤是最好喝的,可能是因为带有很重的情感因素吧。
在老家乡镇的大集上,就在那个位置上永远会有一个简陋的羊汤铺子在等待着每一个饿着肚子来赶集的乡亲们。自我记事起那个地方就有一家羊汤铺子。我们这儿的集市是每五天举行一次,除去狂风暴雨的日子,基本是非常准时的,而那家羊汤铺子就像是这个集市的看守者,集在摊在,忠诚的守护着这个渺小的集市。在我小的时候他们家的羊汤是非常火的。在赶集的那天天还没亮,铺子老板便拉着活羊来到这个固定位置,准备起杀羊的工作。我们这的羊汤都是选用当地养殖的山羊,基本重量在六十斤左右就可以出栏进锅了。老板会提前几天在附近的村庄收好羊,避免集市这天出现无羊可煮的局面。在这天凌晨老板磨好刀,把羊固定在架子上,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只羊就结束了它短暂的生命,而在老板眼里杀一只羊就和杀一只鸡差不多。熟练的处理好内脏,剥皮,分好部位一只羊就处理好了。支好那口早已被岁月磨得锃光瓦亮的大锅,烧好水分时间段放上羊肉、内脏、羊血,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处理好这些天刚好蒙蒙亮,赶集的人也陆续多了起来,越来越拥挤的集市到处弥漫着羊肉的香味。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落后的乡下,这种肉香是任何人也抵挡不了的。囊中羞涩的人会要上一碗羊汤不要羊肉,来上一块死面大饼,空荡的羊汤里飘着几片芫荽和葱花却依然香味十足,这时舀上一勺羊油辣椒,将大饼撕成小块泡在羊汤里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这点简陋的油水足以在那个枯燥的岁月里捱过未来的五天了。
我依然记得我的一个大爷对集市上这碗羊汤的痴迷。每个集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铺子上,怀里揣着一瓶我们县酒厂产的圆瓶白酒,要上一碗羊杂汤,让老板多给他加一些芫荽和葱花,舀上一大勺辣油,让老板拿出他那个专属的杯子便一个人独酌起来,他一点也不着急就这样小口抿着,抿一口就吃一块羊杂,等这一碗羊杂快凉了,他的酒也就喝尽兴了。再让老板给他续一碗羊汤,再要一块大饼快速吃完就晃晃悠悠的回家了。他永远是那么不紧不慢,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与这个集市上匆忙的人群显的那么格格不入。他喝了一辈子酒也喝了一辈子羊汤最后也倒在喝羊汤的路上,也算是得以善终吧。
如今这个羊汤铺子还在,老板也还在,只是老板不再是当初那个年轻的老板了,自知罪孽深重的他不再自己杀羊了,当初的几块钱一碗的羊杂汤也涨到了二十块钱了。集市附近前几年开了几家超市,物美价廉,让这个历史悠久的集市也逐渐人丁单薄。不管集市是否兴旺,这个羊汤铺子就像是这个集市的门面,只要集市在它就在。它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见证了老板和无数人的最好的日子。我也从当初的那个小孩长成了一个成年人,每次回家我都会去看一眼那个铺子,喝上一碗羊汤,看着铺子里那比我年纪还大 的桌子,喝上一口羊汤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初那些在集市上乱窜的时光。
山东的羊汤好喝,家乡的羊汤更好喝。它喝进嘴里流到的却是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