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42):千古一帝(11)
平定了荆南和湖南,赵匡胤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西面的后蜀和南面的南汉,但这二者先攻哪一个却让他拿不定主意。
公元964年9月,驻守湖南的潘美率军攻克了被南汉占据的郴州,由此宋军获得了攻击南汉的前出基地,南汉皇帝刘鋹大惧,可就在众人都以为宋朝要南下攻取南汉之时,一个意外情况的发生让赵匡胤决定转而西进攻取后蜀。
事情的导火索是后蜀的山南节度判官张廷伟对后蜀的枢密使王昭远所说的一番话,他建议王昭远与北汉两路夹击共同瓜分宋朝。王昭远也是一时脑子充血就同意了,可谁知道派去送信的人半路上一拐弯跑去见了赵匡胤,然后把事情全给抖露了出来。赵匡胤是又喜又怒,他没想到后蜀那块地方竟然有人敢主动招惹他,但他更惊喜于自己现在终于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可以去攻打后蜀了。
这年的十一月,赵匡胤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为副,枢密副使王仁赡为监军,全军步骑混编共计三万余人出凤州(今陕西凤县)从北面攻击后蜀,同时,他任命宁江军节度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为监军,全军合计两万余人出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从东面经由水路进攻后蜀。这个刘光义就是后来的刘廷让,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他因为避讳而改了名,他也是 “义社十兄弟”之一。
细看这份出征将领的名单可以发现这里面的大腕儿还真是不少,三位节度使加一位枢密副使,最不起眼的应该就是曹彬,可曹彬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了解宋史的人都知道。赵匡胤尽管通过各种手段让一些威名赫赫甚至是正值当打之年的将军回家去养老,可宋军的将军群落里面依然有大量的可用之人,或许这就是他为什么敢于解除那么多武将领兵之权的理由和底气。
在出征之前,赵匡胤将众将召集到宫中对他们嘱咐再三:“大军所到之处不得故意杀人放火,不得虐待当地官员百姓,不得挖坟盗墓,不得毁坏农田桑树,违者军法从事!”
另外,为了激励士气,他还许下重利:“攻城克地之后,除了当地的兵甲粮食需要登记在册,其余的战利品全都分给将士们,我这次只要土地。”
可惜了这位所谓的千古一帝这时候也是百密一疏,他不会想到他这句话会被人解读成了另一层意思,而这将会让他追悔莫及。皇帝陛下说他只要土地,后蜀的兵甲粮食只需登记在册就行,而其余的一切都是我们可以随意拿取的——这就是征蜀的宋军将士对赵匡胤这一番话的理解,可想而知,这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面对宋军的大兵压境,后蜀皇帝孟昶派遣枢密使王昭远领兵出成都御敌,他还特意派遣宰相李昊前去为后蜀的这位自比诸葛亮的枢密使大人饯行。此时的王昭远所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兴奋,他在践行宴上趁着酒劲对李昊说出了一番豪言壮语:“我这次出兵何止是要击败宋军,我就凭借手底下的这两三万精壮小伙便可以易如反掌地踏平中原!”
两三万长期在安逸且巴适的成都平原长大的小伙子就想击败长期在刀口上舔血的中原百战之兵,说出这种话只能证明王昭远这天绝对是喝高了。
公元964年12月,王全斌带领数万宋军直扑后蜀的第一个军事重镇——兴州(今陕西略阳)。没错,是陕西,别以为后蜀的地盘就仅限于川蜀之地,后蜀的触角伸得可远了。
在宋军的猛攻之下,蜀军可谓是不堪一击,他们设在沿途的诸多军寨轻易地被宋军逐一攻破,然后宋军在兴州城下大败万余蜀军继而攻下了城池,而且他们还在城里找到了四十余万斛军粮,这些粮食对于跋山涉水客境作战的宋军来说无疑是一笔比金子还要珍贵的财富。宋军的攻势没有暂停,他们紧接着开始追击蜀军,沿途相继攻克蜀军二十余座军寨。
数万蜀军退守西县(今陕西勉县),王全斌派遣禁军马军都指挥使吏延德以先锋追击,在西县城下,吏延德以区区数千先锋之兵大败数万蜀军并生擒蜀军主帅韩保正及其副帅李进,再获军粮三十余万斛。蜀军就此全线撤退,直接退出了陕西并烧毁了通往蜀川的栈道进驻葭萌关(今四川广元昭化县境内)。
北路的宋军势如破竹,而东路的宋军也不遑多让,刘光义率领的东路军一路逆江而上,沿路击溃蜀军水师并斩杀五千余人,生擒蜀军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夺得战舰二百余艘。宋军挺进至夔州(今重庆奉节),驻守此地的是后蜀宁江节度使高彦俦以及监军武守谦。
面对来势汹汹的宋军,这两位驻守此地的后蜀军中的一二号首长在战略上没有分歧,可在战术上却有不同见解。他们都不是孬种,可不同之处在于主帅大人高彦俦主张固守城池,而监军大人武守谦则力主趁着宋军立足未稳出城攻击。这可就坏了大事了,两者争执不下谁也不肯屈从于对方的意志,到最后倔强的武守谦只好领着自己的千余兵马出城与宋军厮杀。刘光义派遣禁军马军都指挥使张廷翰率领禁军的精锐士卒与之交战,尽管武守谦勇气可嘉忠心可鉴但无奈其实力不济,这一仗蜀军在宋朝的这些百里挑一的禁军精卒面前遭遇惨败。
武守谦败了,只能选择逃生,他前脚败走,张廷翰后脚就带着大军杀向了夔州。宋初时期的宋军其战斗力是极其惊人的,一阵狂暴的强攻之后,夔州城被宋军一鼓而下!
听闻宋军破城而入,高彦俦当即点兵与宋军展开巷战,抱定必死之心的高彦俦面对已经杀红了眼的宋军毫不畏惧,他亲自拔刀与宋军力战,在激烈的搏杀中他的身体先后被宋军的长枪刺伤十余处仍然死战不退,直到最后他身边的士兵都死光了他才奔回自己的家中。
他这是害怕了吗?不是,他只是想以另外的一种方式迎接自己的死亡。夔州当地的判官罗济劝他单骑逃往成都,高彦俦拒绝了,他说自己是战败失土之将,他现在已经无颜回去见蜀中百姓和自己的君王。罗济又劝他干脆投降宋军,高彦俦仍然拒绝:“我的家小都在成都,如果我投降了宋军确实可以保全自己,可我的家人恐怕就要惨遭屠戮,所以如今我唯有一死了!”
说完,高彦俦将兵符和将印交给了罗济,然后他面向西北对着自己的君王和都城郑重跪拜,最后他点燃了自己的房屋再又登楼从高处跳入了熊熊的大火之中壮烈地自焚而死!
这样的人就连他的敌人也是会尊敬他的,几天后,刘光义在找到高彦俦的焦尸之后命人对其以礼厚葬。自古谁家无忠臣?对比后来在元大都的刑场上面向着已经灭亡的南宋首都临安城庄严跪拜然后从容就义的文天祥,高彦俦的行为和表现绝不输于文天祥,甚至于他的死比文天祥更为的壮烈。
高氏彦俦,壮哉!
再来看宋军的北路军。蜀军以为烧毁了深嵌在峭壁岩石之上的栈道就能安稳好一阵子,可他们不会想到宋军这次要攻下蜀川的决心有多强。宋军一边重修栈道,一边由主帅王全斌亲自带人翻山越岭找寻另一条可到达嘉陵江的道路。
简单说一下地理情况:宋军这时候即使能够修好栈道也要面临一道设在山岭之间的关卡小漫天寨的阻拦,而在小漫天寨的后面则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嘉陵江的后面又是一道比小漫天寨更为险峻的关卡大漫天寨,在大漫天寨的后面才是利州城(今四川广元)。另外,别以为进了利州城就意味着可以直扑蜀川的中心成都了,因为在利州城的后面还有让进攻一方无比抓狂的天下第一险关剑门关!
如果你是宋军此次攻蜀的主帅王全斌,看了上面的这些是不是会有种想要撞墙或者就地瘫倒的冲动?而且这还没完,后蜀的那位自比诸葛亮的王昭远先生此时就屯兵于利州城里,即便宋军能够历经千辛万苦又是爬山涉水又是一路拼杀地赶到利州,王昭远到时候也可以以逸待劳将宋军消灭在利州城下。想到这些,王昭远认为自己这次一定是必胜之局,所以他也没怎么去管前面那些军事要塞,宋军过不来最好,即使过来了他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些入侵的强盗们全都打回去。
可是,王昭远失算了。宋军北路军副帅崔彦进带着部分宋军几天之内就修好了栈道,然后这支怒不可遏的宋军在极度的愤怒中攻下了天险小漫天寨,等他们到达嘉陵江边时,主帅王全斌也在一顿爬坡越沟之后到达了嘉陵江边与崔彦进带领的这支宋军汇合了。
后蜀军队背江列阵,崔彦进遣禁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万友前出击敌,此战宋军大破蜀军并夺取了江上的木桥。这天晚上,那些侥幸捡回了一条老命的蜀军全部退入大漫天寨死守。第二天,崔彦进、康延泽、张万友从三个方向对大漫天寨发起了强攻,蜀军拼死力战但最终还是被战斗力已经完全给激发出来的宋军给击败了,大漫天寨就此也失守了,而且蜀军的主将和监军全都被宋军给生擒。
听到这个消息,王昭远震惊了。宋军这都是些什么怪物?才短短几天时间几道天险竟然全都被攻破了?现在宋军竟然马上就要打到利州城下了?这怎么可能?
面对事实,王昭远也不想自欺欺人,在他看来这其实也谈不上是什么世界末日,想必他之前做战事评估的时候应该把这种最坏的情况给想进去了。于是,王昭远率领他那三万准备踏平中原的少年郎向这些最近累得要死要活的宋军主动发起了攻击,可王昭远再次震惊了。他带领的是以逸待劳的三万蜀军,而对面是一群师老兵疲且刚刚抵达战场的宋军,但结果却是他的第一战就遭遇耻辱性的惨败。他不服,于是就有了第二战和第三战,最后的结局是王昭远三战三败被宋军一路追打连利州城都没能进去,最后他只能选择跑路直接跑向了剑门关。
宋军进驻利州城,再又在城中得到了八十万斛粮食。王全斌这一路上粗算下来已经从蜀军这里得到了一百五十万斛粮食,蜀军可谓是宋军名副其实的运输大队长,其尽职尽责让宋军后方的那些专职运粮队是无比汗颜和惭愧,有了这些粮食,这些人基本上可以啥都不用干了。
打下利州,前面不远处的地方就是剑门关了,要想打到成都去就得从这儿过。剑门关号称天下第一险关,这可不是说着玩的,王全斌只是从远处望了一眼这个地方就只觉得两眼直发黑双腿发软。这时候已到年关,于是他下令全军就地休整,他们至少也得在利州城里把这个年给过了再说,要不然他们就得辜负王昭远留下来的那么多的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