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环与宫台真司对比阅读笔记
斋藤环将御宅族与狂人定义开来的要点在于后者所追求的是实际物质的虚构化价值,即收藏癖--但对象是实际的物品,如数码产品、邮票、昆虫。而御宅组则是基于对虚构作品的追求而确立自身的:虚构作品(动画)的再创作(同人)或再解读(虚构作品的虚构化价值追求),使得御宅组进入了一个以创作为主题的领域,这个创作是一定程度上的虚构(因而是文化、感性倾向的),让他们与纯粹追求物品的狂人区分开来。 因此,御宅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此得以确立。它是基于主流文化的再创作,并由此生产出供自己活动的环境。然而,在宫台真司的《亚文化神话解体》以及他本人于2009年在密歇根大学的演讲中,他提到的总御宅化趋势则为我们提供了御宅文化的历史性维度。据宫台真司所言,总御宅化发生在1992年-1996年之间。其中日本经历了阪神大地震和奥姆真理教毒气事件这两个创伤性事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两者都作为一种末世预告而刺激这当时经历经济危机的日本社会,而后者更是有御宅群体的参与(教徒中很大一部分人为御宅族),使御宅群体失去对现实群体的期望进而反思自身。这种理想的破灭(不管是御宅群体还是主流群体)让作为亚文化的御宅文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并接上了主流文化对自身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文化需求--总御宅化诞生了。这便是亚文化的解体:以再创作为核心的御宅文化将创作的原材料转向了过去的自己,即一种被抛弃了的御宅文化,进而走向“自我的时代”,并且因此,亚文化的一个历史阶段性得以显现出来。亚文化被主流文化所收编。并且因此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去研究御宅文化的发展,而避免对其下本质化和简约化的定论。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