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强买TikTok说互联网主权

到今年算下来我已经从事了20年的互联网了,这20年可算得上是我三观反复破碎反复重组的20年。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并没有感觉,但是一件件累加,最终让我对世界的看法一次次发生了变化。
我现在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和看法,跟我20年前、10年前、5年前基本都是完全不一样,甚至有些是180度的完全相悖的。在过去的文章里我多多少少都说过,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今天说说“互联网主权”这个概念。
从最近美国人近乎明抢的逼迫抖音海外版Tik Tok卖给他们开始,“互联网主权”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所有国家,都是美国的互联网殖民地,美国互联网企业靠着美国那套所谓普世价值全世界赚钱还不用交税。
在我们印象里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强大的欧洲,在互联网这事上也一点办法都没有,唯一能做的就是时不时把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罚一笔款,当做税收补贴了。
但是这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还要面临美国政府的反弹,经常见诸新闻的事情就是欧洲刚说要罚谷歌或者Facebook,美国就扬言将会对欧洲企业进行对等报复。几次都不了了之。
这些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除了在中国市场打败美国企业,现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甚至美国本土打败美国企业,美国人就不提他们那套普世价值了,开始封锁和强买强卖。这真的是活久见。
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互联网企业成体系成产业的发展,除了美国之外,目前只有中国,目前的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里,中国已经有2、3席,如果前100的话,中国应该也有30席以上。甚至更多,这个占比其他任何一个除了美国之外的国家都没有。
如果我们没有互联网主权,不管是BAT还是TMD或者其他我们目前习以为常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会不复存在,想想香港台湾在使用什么互联网服务就知道了。
这几天的新闻说美国将会禁止用户使用微信和Tik Tok,除了美国之外,印度人闹得更欢,前后已经禁止我们上百个应用的互联网接入了。有生之年能够见到这些号称“民主自由”的国家里的人要使用我们的互联网服务也需要翻墙,一种魔幻到不像现实的感觉充斥心头。
过去20年,我们因为有网络防火长城,也就是GFW,一直被自己国内的早期的网民诟病,这些早期的互联网网民也包括我,对世界有一种天真的幻想,就觉得建立了GFW,就是不自信的表现,就是要阻止信息自由流通等等。
如果没有2020年的这些大戏,不知道多少人还一直会活在这种过去的认知里,因为号称“灯塔国”的美国过去是如何标榜他们的那套普世价值的,那套东西看起来非常美好,以至于很多年轻人都会天真的以为这个是百分之百真实的。
好吧,承认过去自己过于天真和没有现实感,没有什么丢脸的,相反直到今天如果还沉溺于自我麻醉里,可能才真的值得警惕,我发现很多当年的同龄人并没有这种自我更新的能力。让他们否认过去自己的幼稚和错误认知,相当于要把现在赖以看待世界的能力重构,他们很多 已经丧失这个能力了。
我最近经常想,建立了网络长城的北邮的方校长未来可能会成为民族英雄,因为他替中国人保留住了互联网主权。而过去二十年,他可一直是被千夫所指。在博客时代,我喜欢的一个bloger甚至在自己的网页上做了一个针扎方校长的图标,你点一下,他就被扎了一下。幼稚的替身木偶诅咒。
我想到这1-2年来,我对于世界的看法的变化,我觉得我们这代人什么固有认知都会被颠覆,越早认识到这点越好。
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的时候,很多人说肯定是你中兴有问题,2019年美国制裁华为的时候,又有人哀嚎凭什么我要跟着华为去救孟晚舟,现在美国强买tiktok,甚至说不管卖了多少钱,大头还要交给美国财政部。离谱至极。
2000多年前苏洵写《六国论》里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意思是说,2000年前的六个小国每次都希望割地赔偿以获得秦国的和平,但是这种换来的和平就如同抱着柴去救火,只会让火烧得更旺。国家大事离我们虽然遥远,但是生活的道理是相通的,你不自强别人就会变本加厉更加贪得无厌,你不够强大就会在生活中陷入被动和尴尬处境,这些道理我可感受太深了。
方校长的是非功过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评定的,我也只是根据最近的时事热点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果世界按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那我认为大概率会按照我说的演化。
未来会怎样,虽然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是至少这1-2年民心的变化,我有时候还觉得挺期待的。
这1年来我使用比较多的互联网服务是B站,众所周知B站的用户群体年龄段都比较年轻,以95后和00后为主,我发现B站上的用户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国家,相信这个国家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他们没有任何觉得自己国家和民族不如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这种思想包袱,他们就是这样自信。我经常想,20年前10年前上网的那些70后80后,是不是真的已经老去了,被边缘化了。这也许真的就是“后浪”吧。
感觉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想一想应该会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