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鉴赏(四)
古琴这种乐器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的演奏独特性非常强。这是由它记谱的方式决定的。在过去,耳传面授的条件不如今天方便,再加上没有什么录音设备,一个琴家创作或者得到了一首曲子,需要想办法把它的演奏方法记录下来,以便学生或后人传习,顺应这样的需求,在唐末出现了专用于古琴记谱的减字谱:

减字谱同时指示了我们左右手应该干什么,我们取左起第一列第二、三个符号为例,它的意思是右手勾(中指向内弹)一弦,与此同时,左手按音为中指在一弦注(从右往左)往徽外(十三徽略左的位置),取音之后,中指移至十徽处,并在十徽处使用猱来处理尾音。这样,一个字符内就能包含一个音符所需要的完整的指法动作,哪怕写谱或传谱人不在跟前,我们也能够知道整首曲子下来基本的指法是怎么样的。
但是,减字谱有一个缺点:无法记录节奏。在它产生并且应用于古琴记谱的时候,还没有像今天的二分、四分音符之类成熟的节奏应用,因此减字谱里也没有这个内容。在一个减字符里固然可以标识走指、并且在最终徽位处吟猱的指示之类,但是走指要多长时间?吟猱幅度需要多大?要怎样处理和前后音节之间的关系?如何把音符自然而流畅地连接起来?减字谱中所有没讲的地方,都要依靠琴家的经验来自行处理。
除了上面这些细节问题,需要琴家自行把握的还有琴曲整体的节奏快慢、装饰音的运用等等,而这又是从他们对琴曲情感、氛围、基调的理解以及个人的风格出发来进行的。最终他们会将一篇记录在古谱上的减字谱还原成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乐曲,并且用现代记谱方法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叫做打谱,打谱之后的谱子,才是我们学琴时最常见的琴谱。

在从古谱到最终成曲的这整个过程中,演奏者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决定了一首琴曲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这也最见琴家工夫的地方,值得我们多做一些了解。
所以,在古琴鉴赏第二篇里,我们就来从细节到整体,简单介绍一些由演奏者而非创作者来完成的工作,这样我们就能在听到一首乐曲时,分辨出演奏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节奏
《酒狂》是一首路人缘很好的古琴曲,相比起其它显得有些阳春白雪的大曲,《酒狂》极富韵律感的节奏、容易辨识的主题句、不长的篇幅,让很多此前从没有听过、了解过古琴的同学,就因为听了成公亮先生或龚一先生演奏的《酒狂》,便立下了要学习古琴的决心。但是当我们自己亲自上手一弹,这首曲子的易学难精之处就一下子凸显出来了。这首曲子的指法、句式都不难,难就难在节奏的把握上。而这也恰恰是古琴最见水磨工夫的地方之一。

节奏,是指演奏者对琴曲快慢舒缓的把握和控制。如果是从学习古琴的角度讲,节奏练习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为了演奏时的效果,还是为了未来进一步的打谱和谱曲做准备,都需要有扎实的节奏基本功。但对于欣赏古琴的人而言,完整而系统的乐理知识训练无疑显得太过令人望而生畏,如果要求我们首先是个演奏家,才能是个合格的听众,那么古琴鉴赏的门槛也就太高了。所以,我们在这里重点要介绍的,是出色的节奏会具备的一些要素,也就是好的节奏感“好”在哪里。
其一是规律而协调,换言之就是合拍,这一点对专门学过音乐的同学而言可能感触会更深。虽说古琴过去并没有成熟的记拍法,但这并不代表古琴演奏完全不需要跟拍。如果节奏随意而散漫,常常抢拍、漏拍或者拖拍,那种不协调感和写字时大小间距不一一样,是很容易引起注意的,弹出来的古琴曲也会不那么动听。因此,学会记拍和按拍子弹奏,是古琴乐理的入门课之一。
其二是合段意,意思是节奏的快慢舒缓要符合乐句演进至此时此句的情感氛围。古琴在这方面有个特点,是宁慢不宜快。比如说《阳关三叠》,不论如何,这都是一首表达送别情感的琴曲,整体的氛围是低沉的、伤感的,如果在演奏至主题句时节奏反而不断加快,那么这“三叠”就没有了希望留住朋友的殷切,反倒像是在赶着把朋友轰走一样了。相比之下,慢节奏会更容易把控,过去的很多琴派也提倡舒缓自然的演奏风格,所以很多老师在入门时会建议学生先慢弹,熟悉之后再慢慢加快或加以变化。不过,假如慢过头了,比如在弹奏整体基调是慷慨激烈的乐曲,或者去到情绪最饱满的乐句时,还是一味地慢,那还是有损表现力的。所以还是重在适宜。
其三是整体氛围的把控与塑造。这是比较抽象的,我们用回上面的《酒狂》做例子。这首曲子顾名思义,人饮醉而至于“狂”的状态,是不可能完全自然而舒缓的,因此其节奏整体是要求有快的部分的。龚一老师的《酒狂》是由慢渐快而突缓,这种节奏塑造的“醉态”要用文字来勉强形容,就是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低沉、醺然的状态突然高涨起来,对着月亮与人影高歌赋诗、一吐胸中块垒,而后又猛然一醒,复转“醉后各分散”的低落,这是小酌而真醉。而成公亮先生的《酒狂》是快中成韵,意思就是整体的节奏是快速的,却也是丝毫不乱的,他会在每句的快节奏的后半段稍稍放缓,有很明显的吟猱出现,韵味一下子就出来了。这种醉是刘伶式的醉,人的状态是酩酊的,会说“死便埋我”,但你却说不清楚这个人是真醉还是假醉,是借用醉来逃避现实,还是在醉中吐露清醒而真实的声音。这里的节奏把控实际上融入了演奏者对整首曲子的理解、融入了他们对于要塑造的主题独特的认识,因此是极富意味,值得我们一再细细分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