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善解人意,却还是没人爱你
01
“此刻在车上,滴滴师傅没开空调我也不好意思提,热到鼻子上已经脱妆了。”
这是一个女孩在微博上发的动态
很多人看了在下面评论说:让师傅开一下空调就好啦;不知道主动跟司机师傅说你很热吗?……
是啊,麻烦司机师傅开一下空调就好了,为什么不说呢?
女孩的回答是:“因为,不想麻烦别人……”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事事亲力亲为,即使会让自己很累,甚至做不到也要自己干。在别人提出帮忙时,自己立刻跳出来说不用麻烦,自己就可以。
常常因为各种“不好意思”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火车飞机坐靠窗位置就不上厕所;座椅靠背也尽量调直怕挡到后座;明知道有的人借了钱大概率不会还,也还是借了…
02
我的同学小K就是这样一个人:
出去旅游时,别人一句想让她带特产回来,她就答应下来;
和朋友约好出去玩,却被放鸽子,理由明明那么牵强她却还是接受;
学生会部门工作多时,同学说自己有事情,让她多做一点,她也全然接受;
就连别人因为在追剧总是懒得去扔垃圾,每次都让她帮忙扔出去,她仍然毫无怨言。

那天我问她:“你在家是不是家人都夸你很懂事呀?”
她说:“你怎么知道?”
我说:“看见你平时从来不拒绝别人的要求,感觉脾气太好了,跟谁都处得来,在家肯定得家里人喜欢。”
她愣了一会,说:“你们都觉得我这样很好吗?其实我有时候很想拒绝,但是不知道从何开口,而且大家都因为这个夸我好相处、人缘好…”
我回答:“要是作为其他人肯定都觉得好,因为身边能有一个脾气那么好,有求必应的朋友。但对你自己,我感觉没那么好,不喜欢的事情、不想做的事情就应该拒绝,是那种狠狠的拒绝哦!”
她哈哈大笑,却没有再接话。
03
不管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不讨喜”的伊能静,还是遇到别人提出无法接受的请求却不懂如何拒绝的李斯丹妮,抑或是《隐秘的角落》里令人毛骨悚然的朱朝阳,他们的性格中都含有一种“成分”——讨好型人格
有些“讨好型人格”的人,由于受到过往经历或者童年的影响,总是希望把自己最好、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所有人,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夸奖和赞扬。
小时候,我们在做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最期待的就是父母的夸奖。但有一点不如别人的地方或者做的不好的地方,依旧会受到批评。
而这就是人格形成的原因,就像朱朝阳妈妈说的那句刺痛很多人心的话:“小孩子就是要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干,等你长大了你就懂了。”
有些“讨好型人格”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从不麻烦别人,但他们却总能敏锐的觉察到别人需求,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请求,即使无礼的或过分的,都会无条件满足对方。
不管在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里,他们的角色标签永远都是“老好人”,自己的感受从不放在心上,只想要身边的人开心。
04
讨好型人格其实在大部分人身上都是有的,“成分”或多或少而已。
但很多人一听见“讨好型人格”这个词,就感觉它不是什么褒义词。何老师在《拜托了冰箱》里,谈起王大陆的性格时,说过一段关于「讨好型人格」的话:
”有的时候你觉得讨好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就觉得我低于你,我才讨好,但其实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去讨好别人。我不但可以弄好我自己,我还可以让你开心。”

善解人意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不应该因为一个好的东西而苦恼。
喜欢自己所喜欢的,不刻意讨好,自然而然地去善待身边人事物,骄傲并且自豪。
要记住,尊重好自己才能更加轻松的应对生活~
(文章均首发于公众号【七七随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