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古典的历史故事(廿二) 推己及人》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8、18
(廿二) 成语古典
(106) 推己及人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只管自己不管别人,而要从自己的体验替别人设想才对。″推己及人″的相对,就是″自己优先″(自己第一),很像当前国际社会的某国总统一样,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自国优先″主张。
话说春秋时代,有一年严冬,齐国地方下大雪,一直下了三天三夜还没停止。齐景公披上一件狐腋皮袍,坐在厅堂侧欣赏雪景。他愈看愈觉得景致新奇,心里盼望多下几天大雪,那么景色就会更加美丽了。
这时,晏子走了进来。景公的兴致很高,对晏子说:″今年的天气真怪。你看,下了三天大雪,可是,天气一点都不冷!″晏子看他披着狐腋皮袍却说不冷,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我听说古时候那些贤明的君子,自已吃饱了要去想想也许有人还饿着。可是,你呢?你什么都不去想想别人啊!″景公被晏子说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07) 应对如流
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和各方面人物交谈起来,能应付裕如,无论提出什么问题,都能立即妥善答覆。一般用在″口才好″、″善交际″的人身上。
话说,南北朝吋,南朝有个叫徐勉的人,从小丧父,家镜又贫,但十分好学。六岁就能作祭文,十八岁就被召去作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祭酒(校长)对他刮目相看,说他将来肯定会当宰相。果不其然,后来徐勉作了中书侍郎。
梁武帝萧衍即位后,徐勉被提升为尚书左丞,掌管行政大权。他在位的吋候,既熟习文字工作,又长于辞令,虽然桌上堆滿了公文,办公地方充塞着求见的客人,但徐勉却卓有余裕、谈笑风生的应酬着每个客人,一方面仍拿着笔不停地工作着。(原文:虽文案堆集,坐客充满,应对和流,手不停笔。)″应对姒流″就因为这样而来的。(事《南史-徐勉传》)
(l08) 庸人自扰
这个成语,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滋扰自己,自作自罪。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对他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
话说,唐朝时,有一个姓陆名象先的人,他是武则天时的宰相陆九渊的儿子。在唐玄宗时,陆象先外放做益州(今四川省)大都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使。后来,陆象先又在蒲州作剌史,常常对人说:″天下本无事,只是庸人自扰之,因为这样才将事情越弄越多,只要在开始时态度冷静,事情便简单了″。他的这几句话,后来的人便将之引伸为″庸人自扰″这句成语。(事见《唐书-陆象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