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安德鲁·卡耐基的人生和社会
安德鲁·卡耐基的人生,颇有些“英雄之旅”的味道:接受挑战,取得成功,英雄归来,回馈社会。
他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实业家,在美国基础建设和制造业发展迅速的时代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仅次于洛克菲勒的世界第二富)。之后转向慈善,修建图书馆,研究院,援助孤寡老人,建立为工人解决问题的基金会等,死前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捐给了社会。
他从小便是聪明又及其好学,敢于接受挑战,主动做自己职能范围之外的事的人。同时,在事业上踏踏实实,坚守原则,与人为善,合作共赢。
然而我看这本书,更多的共鸣来自他对于自己参与过,或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的叙述。
一是:100多年前的美国,和几十年前(以及现在)的中国,也有有很多相似之处。架桥修路,基建红红火火,也带动了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卡耐基的经历应该算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了。
二是:里面的一些片段刚好印证了张夏准在《富国陷阱》的论点:贸易自由,是一个国家达到顶点之后用以维持竞争力的手段,而不是这个国家能够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从前的英国如此,最近的美国也如是。
罗胖有个观点说,篡改历史很难。大概比比特币更难(除非你能控制大部分算力,才能为所欲为)。 就算把持教科书,用金钱资助特定的研究人员和方向,也总会有很多相矛盾的证据和读物流传下来。细细去读,就发现篡改后的故事讲得结结巴巴没法自圆其说。
瑞·达利欧最近越来越频繁地说:历史很重要,要多读历史。听起来可能有点老生常谈,然而,真理可能就真的很简单。
从传记中去探寻历史,也挺有意思。
以下是书中摘录:
我清楚地认识到,内战已经使这个新大陆的主人下定决心,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任何与国家安全有实质联系的产业都不能依赖欧洲。美国所有钢材和所需的大部分铁一度依赖进口,而英国则是最大的供应国。美国人民强烈要求自主,国会决定向进口钢轨按价征收28%的关税—相当于每吨28美元,当时钢轨每吨可卖到100美元。其他物品也按相应比例征收关税。
在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中,贸易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内战前,这还只是一个政党问题。那时,南方主张自由贸易,而北方则认为征收进口税是有必要的。英国政府对南方邦联的支持,在它从阿拉巴马和其他一些攻击英美商业的武装民船中逃离出来之后达到了顶点。由此美国人对英国政府一直怀有敌意,尽管大部分的英国人民支持并深爱美国。但如今征收关税已经不再是一个政党问题了,而是一项国家政策,并为两党所支持。关税变成了爱国税,促进了经济发展。国会中的90多个北方民主党议员,包括议长在内都赞成这一举措。
...
1907年,我们已有能力废除在钢铁上的一切进口税,而不会造成任何损害,高额关税在早期是必要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