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店”上市,中国馒头第一股
8月6日,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将于上交所上市。 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经营包子、馒头、粥品饮品,属于速冻食品行业,旗下的早餐店“巴比馒头”较为出名。 若上市过程顺利,中饮股份将成为A股中的“馒头第一股”。 这是一家正宗的“夫妻店”,中饮股份控股股东刘会平拥有公司1.01亿股的股份,而他的配偶丁仕梅持有公司1902.78万股股份,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合计直接持股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64.64%。

中饮股份的前身,也是一家普通早餐店。 中饮股份的创始人,刘会平是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老家在安徽安庆的一个偏僻小镇。初中毕业后,刘会平凭借所学的面点手艺,在多地卖过包子。 当时酒馆竞争激烈,他想找一个操作简单、投入又不高的行当,后来,选择了做馒头。在常州经营1年后,生意没有起色,又先后去了贵阳、南宁等地开店。 1998年3月,21岁的刘会平怀揣着借来的4000 元钱只身前往上海。他盘下了一个早点摊子,刘会平的第一家馒头店开张了,由于对上海人的饮食习惯不甚了解,刘会平的生意并不好,每天营业额不过200元,而摊位月租金却要6000元。两个星期后,刘会平只好关掉了店铺,血本无归。 在姐姐的支持下,1999年年初,刘会平的第二个包子店在上海的福建路上开业了,这次的生意比上次好多了。但没多久,他的隔壁也开了一家包子店。由于那家店的包子味道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刘会平的生意很快衰败下来。 遭遇了两次失败,刘会平始终认为包子店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上海有2500多万人,如果仅有 20%的人在外吃早餐的话,那也至少是 500万人的生意;就算每人每天早餐花 个 4、5 块钱的话,那就是整整 2000 多万元的营业额。 为了让自己的包子开下去,刘会平反复品尝、琢磨上海人的口味,他开始意识到,想在以饮食讲究著称的上海站稳脚跟,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卖出自己的风格。另外,对于包子店来说,成功与否与店面的位置、包子的口味以及有效客户关系都非常大。 虽然在上海大大小小的面食店五步一家,但在经营和制作上各有不足:小摊位虽然价格便宜,但卫生条件欠佳;大店面为图效益,采用机器拌馅,味道不够可口。大店面和小摊位的缺口,让刘会平信心倍增。 刘会平决定进行差异经营,在黄浦区的繁华地段开了一家新店,取名为“刘师傅大包”。口味上,他高薪聘请了一位在上海工作多年、熟悉上海人口味的面点师傅,经营花样多且价格适中的各色包子。食材上,馅肉从安徽老家采购然饲料喂养的猪肉,味道纯正,青菜全部采取人工切碎,保证口感脆爽。定位上,把店堂装修得既干净又卫生,把包子的价格定为每个7 毛的低端路线,克服了小店的脏乱,包子味道却又胜过大店,且价格又低,深受顾客的欢迎。
接着,刘会平决定在上海最繁华的、也是租金最贵的南京路上开店,南京路上多是豪华饭店和大型连锁餐厅,包子铺和周边环境格格不入,这一决定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但是,刘会平认为,南京路人流量大,且多是来不及吃早餐的白领,市场需求很大。就这样,刘会平成功把6毛钱一个的小包子卖进南京路,那一年,他赚了50多万元的纯利润。 2003年9月,刘会平把包子铺更名巴比馒头,随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开了9 家专卖店其中 4 家自营4家加盟1家合营,基本辐射了上海整个市区。 2005年9月,放开加盟店后,扩张速度惊人, 2012年底,中饮集团的加盟店达到了1360多个。 为了保证所有包子的口味一致,刘会平开始建立馅料加工厂,随着加盟店越来越多,为了跟上产能消耗,中央工厂也跟着扩建,2009年拿出2000多万元,筹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工厂,以此作为所有店面的“中央厨房”。 巴比馒头对门店的供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中央厨房”直接配送制作完成的包子馒头;另一种是中央工厂配送馅料,包子现场制作,包子外的其他产品则全部由中央工厂配送。 经过多年的开拓发展,中饮股份形成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广东等地几十余座城市的直营和特许加盟销售网络,“巴比馒头”在消费者心目中得到认可。 截至2019年6月末,中饮股份拥15家直营店、2784家加盟门店。同时公司建立了以加盟门店销售为主,直营店及团餐销售等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对销售门店实行多方面的支持和严格管理每日为上百万顾客服务。
其中以加盟的销售模式为主,主营业务收入90%左右来源于加盟模式的产品销售。不过,2018年,中饮股份加盟门店平均收入出现下滑。各期,中饮股份每家加盟门店平均收入分别为32.59万元、33.78万元、33.16万元、14.87万元;每家直营门店平均收入分别为92.32万元、101.26万元、114.41万元、52.97万元。 报告期内,发行人加盟门店的数量增长较为迅速。加盟商拥有对加盟门店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在具体经营方面须接受公司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中饮股份也对加盟店风险做了解释,公司表示若加盟商在日常经营中未严格遵守发行人的管理要求,将对发行人经营效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发行人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加盟商的不断增加,发行人在加盟模式方面的制度建设、运营管理、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