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人物塑造的剖析
概言之,贾雨村算是既是胡诌之人也是紧要之人。①是主力作者曹雪芹(袁枚)和畸笏叟(尹继善)的藏身之处,②幌子,隐喻洪承畴范文程,掩盖书中的“乱世奸雄”“曹操”王熙凤(多尔衮),③给仕宦中人(聪明俊杰风雅王孙)提供了一个镜子,“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怎样在宦海中把握好自己。 一、从人物塑造来源的文学典故看,他是借鉴了《一捧雪》中的坏人小人汤勤 汤勤觊觎莫好古的女儿雪雁,恩将仇报,把莫好古家拥有一捧雪玉杯的内幕出卖给严世蕃以谋求莫好古的女儿雪雁。《红楼梦》是正书反写,不看脂批的话,贾雨村就是一个奸贼,符合表面的“诲淫诲盗”。 书中脂批经常把贾雨村和凤姐并列当做奸贼,奸雄,实则为王熙凤(影射多尔衮)当幌子。 名利场中,仕途中,奸贼心态本来就是理所应当,如果没有奸贼思想,在名利场的尔虞我诈,相互倾扎中必然是分分钟被吞吃的一毛不剩,尸骨无存。《红楼梦》中看似诲淫诲盗,结果却是达到“奸贼的平衡”,认识到大道循环,大道的平衡,类似于市场经济中的“自私的人为了谋利而制造有利于他人的商品和服务以达到市场均衡”的动态原则。“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李纨用《大学》出的谜语,史湘云猜出来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曹家故事中不存在贾雨村式的人物。 曹家故事是《红楼梦》的幌子,用来掩盖背面隐写历史,在曹家败家被抄家的故事中,曹家有亏空,但是主要是迎接康熙南巡和出版《全唐诗》所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皇家弟子来索贿,与贾雨村无关。曹頫被抄家,究其根本,一方面是他自己年少轻狂,也不懂得经营,犯了一些过失,另一方面也是受李煦影响,曹頫被选为曹寅嗣子是出于李煦保举,李煦因牵涉九子夺嫡被抄家,雍正恨屋及乌而讨厌他而已。 宝钗黛作为男女爱情故事,也有一部分是来自冒襄董小宛苏元芳,冒襄家被抄家,是因为满清官方担心他不肯仕清,有不轨的企图,所以唆使他的庶出弟弟诬告然后导致冒襄被抄家,在冒襄情史家史中也不存在贾雨村,充其量存在一个贾环。 三、贾雨村是林黛玉老师,并带领林黛玉到荣国府,隐喻袁枚在考进士时得尹继善力挺而免于落榜,其后袁以师礼事尹继善,并以其为后台。 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中,说贾雨村为“紧要之人”,就在于贾雨村和甄士隐身上隐藏了《石头记》的真正作者袁枚和尹继善。 后四十回结尾,贾雨村对空空道人说,找个曹雪芹先生,“把假语村言了”,也是暗合袁枚当曹雪芹,写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来自尹继善的授意和下达的任务。后四十回写作期间,尹继善和曹頫均已去世,是袁枚带领自己的门生刘霞裳,以及高鹗,共同完成。 袁枚和尹继善的关系还体现在黛山林子洞耗子精故事的自告奋勇去偷香芋的小耗子和发号施令的老耗子。小耗子说,“我虽身小体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神源”,“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混在香芋堆里,变作一个香芋,用搬运法一个一个搬运,慢慢的就搬运尽了”,隐喻《石头记》里的人物塑造手法,“分身搬运法”,也隐喻了袁枚的写作技法炉火纯青。与之相对应,发号施令,问“谁去偷米?”“谁去偷豆?”“谁去偷香芋?”的老耗子隐喻畸笏叟尹继善。 在黛玉灯谜,“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这个主人也是隐喻尹继善。 还有贾宝玉驼背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明儿做了一拼夫人”,隐喻袁枚当了尹继善的贴心小棉袄。在《石头记》写作期间,尹继善是两江总督兼国史馆总裁加协办大学士,从一品。 四、雨村两个字有《尚书》,“圣人之有教者五,有如时雨而化之”的意思。 所以,那些“聪明俊杰”们可以好好体会贾雨村,林黛玉,贾瑞的成败经验。另一方面,贾雨村的名字和“吾弟棠村”近似,是为了引出吴梅村(甲戌本第一回至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也是同样提示吴梅村),作为袁枚的谜面。 在“史太君破俗套”段落,贾母有一句话,“奈何满腹文章去做贼”,使用了“空谷回音”和“伏延千里”的草灰蛇线,强调了对仕宦途中的贾雨村们的敦敦教诲,教育现实中的贾雨村们在凶险的仕途中,不忘初心,不忘至善大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要迷失在尔虞我诈中,不致于“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而能达到《好了歌》的好了。 袁枚与尹继善和诗,有“身如雨点村村到,心似玲球面面通”,所以,贾雨村名字的最底层隐伏了尹继善。 五、贾雨村贫儒出身,得甄士隐资助50两纹银进京赶考,当家教,是隐写袁枚自己的经历。 袁枚21岁时曾经由广西巡抚金鉷赞助一百两纹银当路费,并由金鉷保荐进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袁枚在博学鸿词科考试中落第,之后为在京城当官僚的浙江老乡当家教,给其幼子担任启蒙教育。两年后以23岁考中举人,次年以24岁考中进士,名次也名列前茅,二甲第五名,以庶吉士选馆进入翰林院。 六、用影射历史的角度看,贾雨村有洪承畴的影子 用索隐明亡清兴史的角度看,如林如海介绍贾雨村找贾政升官,后来升任大司马,协理军机,主要是隐喻洪承畴,也带有范文程的影子,范文程晚年归隐。 七、贾雨村曾经担任江宁知府,后来被罢官,然后东山再起,是借用张鸣钧经历 按照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中的记载: “贾雨村者,张鸣钧也,浙江乌程人,康熙乙未甲科,官至顺天府尹而罢。首回明云雨村湖州人,且鸣钧先曾褫职,亦复正合。此书以两村开场,后来又被包勇痛骂,乃《红楼梦》最着眼之人,当附记之。十月既望又书。”是借用的张鸣钧的经历。 周春和戚蓼生都是袁枚的老乡,周春比戚蓼生大一岁,他们也都是袁枚的小老弟。 袁枚本人曾经担任江宁知县,算是小一号的张鸣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