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猫咪的奇怪嗜好
查看话题 >猫咪为什么喜欢吃塑料、羊毛、纸巾?—— 猫咪异食癖的成因、症状和应对方法
我们经常能观察到猫咪会去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纸巾、羊毛、塑料、甚至电线等等。这些非食品类的东西吃进肚子,总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紧张,害怕猫咪生病。

而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是手足无措的,不管是引导、去医院检查可能都没什么效果,该吃的还是会吃(打骂就更没有效果了,而且还可能会变本加厉),最后就只能把所有它爱吃的东西藏起来,每天还提心吊胆的。
异食癖的成因的确非常复杂,而且目前也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手段,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尽可能将我所知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介绍给大家。
1、什么是猫咪的异食癖?
猫咪的异食癖指的是长期、习惯性的吃非食品类的东西,常见的比如棉毛制品、塑料制品、纸制品、电线、鞋带等等。
注意!
(1) 如果是偶尔吃的话,不用特别担心。
(2) 对于幼猫来说,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可能只是觉得好玩,在试探和玩耍,不一定意味着幼猫有异食癖。这时候,只要正确引导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有研究认为异食癖是一种猫咪的强迫症,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重复性的、无法自我控制的冲动。

2、异食癖会有什么害处?
由于大部分的非食品类物品是无法像食物一样被消化吸收的,如果一下子吃进去太多,就有可能会在胃肠道中形成堵塞,造成进食障碍、疼痛等,这就需要通过手术来把异物取出。
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穿孔、溃疡等情。不过大部分情况,做完手术的猫咪,预后都不错。
(下图高能预警)

上图中的案例是属于猫咪吃进纱布后,过了比较长的时间才发现,纱布在胃肠道滞留引发的穿孔。所以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3、猫咪为什么形成异食癖?
异食癖的成因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整明白。目前已知的一些原因包括:
(1) 健康问题,包括:
a) 糖尿病;
b) 脑肿瘤;
c) 贫血;
d) 口腔疾病;
e) 甲亢;
f) 传染性腹膜炎
(2) 行为问题,包括:
a) 应激反应引发的焦虑、紧张;
b) 无聊,缺乏互动和玩耍;
c) 有些研究者认为猫咪过早断奶也有可能会引发异食癖。
(3) 营养问题,包括:
a) 饥饿;
b) 必需营养元素的缺乏。
(4) 遗传:
a) 有些特定品种的猫咪罹患异食癖的概率相对更高,比如东方猫、暹罗猫、缅甸猫等。

4、如何判断猫咪是否有异食癖?
大部分的猫咪其实只是撕咬或咀嚼,并不会把异物吃进去。这往往反映的是它们的捕猎行为,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多陪它们玩耍、引入一些逗猫棒、球等玩具来丰富它们的生活。
患异食癖的猫咪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把东西吃进去。此外,在吃异物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反复咀嚼,然后再咽下去的行为。
这是一种“强迫症”,不受自己控制,完全停不下来。
5、异食癖可能会引发哪些症状?
吃进肚子里的异物有可能会堵塞胃肠道,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等症状。
6、如果观察到猫咪总是吃异物,我该怎么办?
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判断猫咪到底只是撕咬、还是会吃下去。
- 如果只是撕咬、或者只是偶尔吃下去的话,可能说明猫咪平时可玩的东西太少了。你可以多花点时间陪猫咪玩耍,并准备一些专门的玩具。同时,把它喜欢撕咬的东西收收好,尽量不要让它接触到。
第二步,如果观察到猫咪经常把异物吃下去,首先可以观察一下家里是否有应激源,引发了猫咪的焦虑和紧张。
- 比如搬新家、新家具、家里经常出现陌生人、来了新猫等等。如果有这些应激源,把应激源移除,同时把它经常吃的异物藏起来,观察一下它是否会继续找异物吃。
第三步,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某些疾病。
- 上文提到,有些疾病也是会引发猫咪异食癖的。通过一些基本的检查,可以排查一下猫咪是否患有这些疾病。
- 同时,可以通过超声、X线等探查一下是否胃肠道中有异物堆积、堵塞,以便及时取出。
如果上述几步都无法改善猫咪的异食癖情况,那么我们也需要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事情,尽量防止猫咪过度地进食异物。
(1) 把一些容易被进食的异物移走,如果是电线的话,建议在外面包裹上一层尼龙绳或者把电线装在盒子里。
(2) 多陪猫咪玩耍。比较推荐早晚各15分钟。
(3) 多准备一些玩具,分散猫咪的注意力。
(4) 在猫咪日常的饮食中增加一些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也可以种点猫草。
(5) 如果十分严重,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给你开一些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但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给猫咪吃,一定要遵循医嘱!)
写在最后:
异物的情况[1]。
当我们发现猫咪吃异物的时候,不要太着急,耐心地去排查猫咪吃异物的原因,尽量让猫咪少接触到经常啃咬的异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1] Yamada R, Kuze-Arata S, Kiyokawa Y, Takeuchi Y. Prevalence of 17 feline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relevant factors of each behavior in Japan. J Vet Med Sci. 2020;82(3):272-278. doi:10.1292/jvms.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