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1917》,「一镜到底」是伪命题?


大家好呀!我是 AIRPHOTO 的银子~也是一名看电影小达人~最近电影院重新开业啦! 大家今年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呢? 疫情前我就对《1917》的 拍摄手法 以及影片中 光影的运用 很期待,趁着上周上映,终于完成了心愿! 奥斯卡金像奖中10项获奖提名的《1917》 值得一看吗?不如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下电影简介: 基本可以概括为:在1917年一战中最激烈的时刻,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接到命令,需要在 八小时 内穿越死亡前线,向前线的将军传达一个“ 立刻停止进攻 ”讯息。路途危险未知,谁也不知道德军是否真正撤离...随时都有毙命的危险境况!

剧情其实很简单,甚至结局都能猜到了:消息一定是送达了 (这不是剧透!!) ,那么我今天想讨论的就是 《1917》 ,到底有什么魔力?成为拿下 2020年奥斯卡最佳摄影 的影片。

影片最值得人探讨的就是“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首先,我们先了解下镜头语言。
两个拍摄手法:一镜到底和长镜头。
简单来说,拍摄的部分如果是电影的全部,那就是“ 一镜到底 ”;若只是电影的一部分。那就是“ 长镜头 ”。要保证拍摄不中止,还要保持镜头的稳定,讲究剧情感,其实是很困难的。

一部电影通常是由几百甚至上千个镜头组成,而《1917》丝毫看不出镜头衔接的电影,算是一镜到底吗? 真正长镜头的影片,因为 操作难度大 等原因,作品较少,近几年来比较著名的影片便是 《俄罗斯方舟》 了。

八百多名演员,三百年,三十五个房间,三个交响乐团,排练七个月,一个镜头。 博物馆只给剧组 两天时间 ,于是四十个电工花费二十六个小时在三十五个房间里布光。

德国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在 九十分钟 的时间里扛着三十多公斤重的高清索尼数码摄影机 一口气完成了所有画面的拍摄 。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一镜到底具体的拍摄过程,不妨去看看这部日本电影 《摄影机不要停》 , 导演对“一镜到底”的手法进行了幕前幕后的演绎,我们可以了解到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是怎么样子的。




201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 、 2020年奥斯卡最佳摄影《1917》 ,都宣称是一镜到底的影片。


《1917》的开头中利用了战壕的动线拐角,将镜头从人物的背后转移到人物的正面中,在英国战壕处,长长的路线,从接到命令开始到穿越战线, 镜头牢牢跟随两位主角,表现出了紧张感,交代了若是没法讲命令传达到前线,事态会是多么严重。

但 一镜到底 的影片要做到毫无痕迹,不被观众所感知,需要了解的常用的技术手段有这么几种:
隐藏剪辑
在画面 全黑 or 全白 的时候进行剪辑,一眨眼的功夫就转化场景,在 《1917》 中也多次运用到。
在进入战壕的时候利用 镜头一瞬间的黑暗 ,做到了 隐藏剪辑 。

又比如士兵进入到战争避难所时以及主角斯科菲尔德在小镇被敌人一枪打翻在地时, 一睁眼时间就转化为夜晚了 。也是隐藏剪辑的功劳。

(打翻在地场景)

(从白天到黑夜的时间转化)
特效剪辑 特效剪辑在《1917》中也是一个常用的手段,斯科菲尔德在夜晚躲避英国士兵的追杀时,跳入河里的场景就是通过 特效后期处理 。

(实拍场景)

(影片呈现效果)
哦,对了,还有下车到断桥并不是一次性拍出来的,在平移镜头里有过特效剪辑处理。

模糊的摇镜头
当主角到达前线时,需要找到上校传达命令,前方却都是士兵。这个画面通过镜头 快速右摇 ,完成了剪辑, 表达了人物焦急的情绪。

天快亮了,主角不再躲避,打算冲过德国士兵的追杀时。 也运用到了模糊的 摇镜头拍摄手法。

遮挡剪辑
在两位主角——士兵斯科菲尔德和布雷克边走边闲聊时,碰上了一队运送物质的士兵。这里顺势利用路过士兵进行了遮挡剪辑。

两位主角来到农舍前的残墙,士兵布雷克跨过,摄影机利用墙的一边作遮挡,完成剪辑。仔细发现,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斯科菲尔德是侧着持枪的。之后却变成了正面持枪,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破绽吧。

在《1917》中,最为独特且出众的就是对于光影的运用了,由于其一镜到底拍摄手法的独特性,为了影片能够更好的衔接, 只能在阴天拍摄,不易穿帮。

影片中夜间在小镇交火的光影设计也借鉴了 戏剧中的极简艺术 ,来自不同剪影和明暗的搭配,营造出战争时的混乱与残酷,这段也是影片中极为精彩的一部分。


“令人投入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决定用这方法拍摄”。


有些地方仔细看还是能感受到镜头的剪辑痕迹的, 总体来说《1917》还是值得一看的,是一场视觉享受! 好了,写到这里,本周五上映的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我也已经get啦~
▼
今日话题
你今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快在评论区聊一聊吧~
- End -

学摄影,就看AIR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