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 学堂 | 当我们说“远全中近特”时,我们在说什么? (二)


在上一期的 Woo · Tech 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景别的概念,展现了远景与全景是怎么诠释气势、营造故事氛围的。今天,我们将和大家继续聊一聊关于景别的那些事儿,来看看中景与近景的妙用。

正如我们上一期所说,随着景别的渐渐收紧,我们的视线的焦点也渐渐从画面中的环境转移到了画面中的被摄主体上。如果大家还记的上一次的那张图片,就会记得中景以上的景别分类其实可以相当的细致,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分为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

中景
中景,英语中被称为“Medium Shot”,一般往往只画面中只展现人物膝盖或者胯部以上的部分。
我们先来说说以那些画面中呈现人物胯部以上的部分的镜头吧。这种中景,其实在如今的电影中已经非常地常见,尤其是在一些对话的场景中更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和我们的视觉习惯也有很大的关联。
想象一下你正在和别人聊天,可能是两个人都坐着,也有可能是两个人都站在,当然也可能是一站一坐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一般来说你的视觉重心都会在对方胯部以上。由此,电影画面中的中景也是尽量按照人们平时的视觉习惯来进行构图的。
因此中景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不远不近,恰恰好好”的感觉,它既让人可以注意到人物,但是同时又不会完全抛弃背景和环境。同时中景给观众的感觉,往往是和人物还处在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不会太过接近,让人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或产生一种压迫感,又不会太远导致看不清人物的面部表情。
比如电影《寄生虫》(Parasite, 2019)中的一些对话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导演先是用一个全景来展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所在的一个整体环境,随后镜头就切到了一个中景,开始重点描述两人之间的对话。

再来看这个场景,这是基宇第一次进入富有的朴家进行面试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一开始就是以女主人的背影以及她手中基宇造假的学历书作为前景,展现了一个基宇的中景镜头。
可以说,中景在对话场景,以及一些其他场景中的使用,其展现的情绪,都是相对平静及客观的。因此,如果在一些情绪比较激烈,或者两个人物之间关系出现变化,或者有剧烈情绪产生的的时候,再使用中景,可能就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了。
请大家记住以上这两个场景,我们稍在聊近景的时候还会回到这两个场景哦!
那么,我们刚才在说中景的定义时候,也提到了,中景是镜头展现人物膝盖以上的画面的一种景别。其实这种将画面切在人物膝盖左右的位置得到景别,如果一定要进行细分的话,也可以将这种景别称为“中远景”(Medium Wide Shot / Medium Full Shot)。
让我们欣赏一个来自《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的一个绝美镜头。

这个镜头出自于男主人公德卡与女主人公瑞秋的第一次见面。在这个镜头中,导演和摄影师采取了一个切在膝盖位置的中景(中远景),而女主角瑞秋从一开始背对镜头的中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成了侧对镜头的中景,也就形成了两人面对面的情形。这一个镜头就展现了两人初见后的这种微妙的情感关联,看起来势均力敌,针锋相对,但是似乎又蕴藏着一些别的东西,似乎有一些不一样的情感在萌生。而两位演员站立的位置也非常地巧妙,男主人公德卡的位置更接近于画面的1/3处,而女主人公瑞秋站立的位置则更靠近画面的边缘,因此观众的视线其实会更容易被德卡所吸引,同时,似乎也显示出尽管两人之间针锋相对,但是德卡似乎更占上风,更游刃有余一些。


再来看看这个来自《坠入》(The Fall, 2006)的场景,这是一场有四个人的对话戏,其中小女主亚力山卓坐在自己的母亲身边,而医生则坐在两人的对亚力山卓的妹妹坐在角落里旁观了这段对话。
还记得主镜头 吗?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上一期我们说起的主镜头?就是一个可以涵盖这场戏尽可能多内容的镜头,演员也需要将整场戏完整的演绎一遍的镜头。那在这场对话戏中,导演却使用了一个中远景,来作为这一场戏的主镜头。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导演和摄影师当时的想法。首先,这场对话戏的内容都是由演员坐着来进行的,因此可以想见他们并不会有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而这个景别可以很好地涵盖四个人的上半身的肢体动作,但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四个人的面部表情。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个中远景镜头的构图也相对的对称和均衡,可以给观众一种很舒服、安全的感觉。
牛仔镜头
经常看电影的朋友们,一定会发现,有一些镜头,尤其是在一些西部片中,有一些镜头的中景,并不切在腰部,也不是膝盖的位置,而是更靠近大腿的位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景别的镜头往往被称为“牛仔”镜头(Cowboy Shot,亦被称为 American Shot)。这种镜头缘起于美国的西部片,因为当时西部片中的牛仔们,大腿上都会绑有枪套,里面就是他们的枪,因此对这样的人物进行拍摄时,导演们往往会将他们的武器也一同拍摄进去。这样,既不会因为摄影机退得太后以至于观众不能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情,也可以尽可能的捕捉他们的肢体动作。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景别在以前的西部片中是一种什么感觉吧。

这是来自电影《关山飞渡》(Stagecoach, 1939)中,男主人公林哥第一次出场,电影使用了一个轨道推进的镜头,景别从男主人公的中景一直推进到他的特写,精准地抓住了林哥手上转枪的动作,以及林哥见到警长时吃了一惊的表情。而这个镜头最开始的画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仔镜头”的画面了。
其实,即使是在如今的电影中,这种“牛仔镜头”也是依旧存在着的,比如DC的《神奇女侠》(Wonder Woman, 2017)。

以上这个镜头出自影片中,戴安娜孤身一人冲向德军阵地的时刻,并最终成功压制了德军的火力。这个镜头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牛仔镜头”的景别,并加上一点点的高速拍摄,完全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戴安娜整个人强悍的气场。
没错,“牛仔镜头”往往会用与想要展现一个非常具有英雄气概,或者对自己非常自信的,强势的人物。
在非常著名的电视剧《西部世界》(Westworld)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景别的镜头。

这个场景出自于《西部世界》的第一季第二集,黑衣神秘客(了解剧情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他到底是谁,因此我们就不剧透神秘客的真实身份啦)轻而易举地枪杀了劳伦斯的亲戚们,这个镜头出自于其中一人打出一枪后躲在墙后祈祷,可神秘客却完全不紧张,反而不屑地笑了。导演采用“牛仔镜头”的景别,一方面是为了保留他腰部的匕首,使得整个构图结构看起来更完整,另一方面也展现出神秘客在这个世界中,有着绝对的优势,他是绝对强势的那一方。果不其然,随后神秘客就一枪解决了这个墙后的年轻人。
近景
近景(Medium Close Up)指的是画面中只显示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在这种景别中,人物在画面中的占比已经非常的高,同时,这个景别中,观众已经渐渐失去了“观看整个场景中其他部分”的选择,而是只能接受导演和摄影师的引导,将自己的视线聚焦在人物的面部上。
不过,由于摄影机与人物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并不会对观众造成“不适”或者“压抑”的感觉。但是比起我们刚刚所说的中景,又呈现了一个“推进”的感觉。
还记得我们在讨论中景时,提到过来自《寄生虫》的两场对话戏吗?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两场对话戏中,再来看看接下去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当两人中的其中一人拿出手机的给另一人(基宇)看过,并将手机收回去时,整个画面突然由中景推进到了近景。这也彰显了这段对话的“寒暄”部分已经结束,真正的谈话内容已经展开了。这种景别的推进,是随着两人说话的内容,故事的发展而进行的。也是在暗示观众们,“重要的部分来了,留神!”


而这个场景中,当镜头切回到女主人朴太太的正面后,镜头就开始以一种非常缓慢的速度开始缓缓向前推进,这也象征着随着对话的推进,我们发现这个话题也渐渐地带有了“一丝紧张感”,尤其是位于画面前景的男主人公基宇,本来准备喝一口茶却忽然被朴太太的话打断,随后镜头继续向前移动,甚至将基宇移出了画外,随后当朴太太到达画面中心,并呈现出她的近景的时候,朴太太也终于说出了她的真正目的,自己要观摩基宇的第一次家教课,并询问基宇可以吗?但其实,通过镜头语言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坐在画面中央的朴太太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地位,她是处于绝对的优势中的。她说的话,基宇没有任何反驳,或者拒绝的余地。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一些影片,其实都会发现这样的拍摄、剪辑的手法。一般使用这种手法的时候,你仿佛可以感受到导演的“耐心”,他们更喜欢循序渐进地,让观众难以察觉的方式来推进故事的发展,这样,往往在观众自己都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自己距离人物的距离就变得更近了。
同时,近景的使用,也可以不仅仅只展现出和人物的距离更接近,让我们来看看下一个片段。

这个镜头出自于诺兰的《敦刻尔克》(Dunkirk, 2017),画面中,年轻的法国士兵趴在地上,双手抱头,企图躲避空袭,镜头虽然给到了人物的一个近景,但是并没有浪费掉画面深处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的景深处,空袭一点一点逼近年轻的士兵,故事的紧张感一下子就被拔高了许多,观众们纷纷开始猜测:“炮弹会击中士兵吗?他可以逃过一劫吗?”随后,焦点随着空袭的接近而渐渐向前移动,并最终回到了士兵的身上——他并没有被击中。
这也可以说是近景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用法,对于推进叙事,增强影片的紧张感有很大的作用。
当然,在很多时候,导演选择使用近景,也可能是因为“别无选择”。

同样是来自诺兰的《敦刻尔克》,我们可以看到汤姆·哈迪(Tom Hardy)饰演的空军法瑞尔和他的同僚的第一次出场。画面中两人的景别都保持在了近景,甚至更紧的景别。这是因为战斗机中的空间极为狭窄,如果导演想要展现一个更广的,比如中景的镜头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人物胸部以下的部分已经全部被飞机的铁皮遮挡,不会给到观众任何的信息,反而还会损失掉人物手部,面部的一些细节信息,同时,中景之类的景别也不能完整的展现出飞机的样貌,对于构图来说也是一种“尴尬”,同时,观众也会失去对于空间逼仄的直观感受。因此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拍摄极为狭窄的空间中的人物时,许多导演往往会视具体情况选择近景之类的景别,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叙事。
可以说,近景这个景别为导演想要推进叙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同时也给导演留下了“空间”,那就是,如果导演想要让人物距离观众更近的话,导演还有下一个景别可以做到——特写。
🔎下期预告🔍
在下一期的内容中,我们会为大家介绍拉近观众与人物距离的特写与大特写,看导演与摄影指导是如何用镜头突出重点、凸显人物情感状态的。感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哦!
*本文原创首发于cinewoo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