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Ghosting
前段日子从豆瓣掌握了一个新的词汇:social ghosting。大概意思是成年人之间的不告而别。一些人提及了恋情中或者友谊中突然有一方就消失的情况,造成很大心理损伤之类,表现得非常怨恨。他们觉得,就算断交也可以,至少面对面把话说清楚,让我死也死的明明白白。偷偷跑了没有善始善终是一种不负责任。
确实有很多情况是渣人不把他人的感情当一回事,但也有不少人承认自己变成ghost消失是因为受到了太多的伤害,以至于不能把伤害掰开了揉碎了再次面对。出于自保的ghosting也很难说是一件坏事。
不久后我自己也ghost了一下别人。
我有一个朋友,一个非常认真努力的人。一看就是那种能够被罗振宇成功贩卖焦虑的群体,生活中永远充斥着各种目标和各种正能量。如果lg下班休息一下玩玩游戏,她可能也因为他不够正能量而焦虑,时不时敲打一下。
其实我内心还挺佩服这种人的,能永远做“更好的自己”,持续不断,不被外界的种种糟心事影响,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我就做不到,我时常陷入“更差的自己”。如果我很累,我就要休息。如果更累,那就辞职。如果没有钱,就不吃肉。如果再没有钱,就饿死好了。我觉得饿死也比“做更好的自己”舒服。身边这种事很多,楼上的姑娘本科毕业考上了基层公务员,上班没有半年就辛苦到被诊断乳腺癌。从此我确信公务员职业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轻松养老。社会竞争压力很大,我可能无法得到朋友的高贵生活,但我愿赌服输。毕竟我是一个“更差的自己”嘛。
“更好的自己”朋友有一天写了一篇文章鄙视了一下我。我就不是很开心:你奋斗你的呗,你鄙视我们这种在角落呆着的人干嘛。你做“更好的自己”我很佩服,我做“更差的自己”也只是另一种选择呀~你说我不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那是因为我在考虑人类的多样性呀。我理想的世界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果全世界都是“更好的自己”,那将是多么苍白荒芜无聊的样子啊。
幸好我不是她lg,否则我就没法ghost她了。而不ghost我就真的无计可施了。我是一个及其讨厌和人正面冲突的性格,可能是幼年被家庭和学校塑造的讨好型人格。让我对人说出“好的我不再打算和你有太多来往”,完全无法做到,完全说不出口啊。 而ghosting就不一样,我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她忙于自我提升成为“更好的自己”,哪有功夫注意到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因为邻居家患乳腺癌的妹妹,知道了一句“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如果我们强行一起谈谈,要是想有一个温和的氛围,恐怕得一个人卵巢囊肿,另一个人乳腺增生了。
为了我们双方的健康着想,我别无选择,只有变成一只ghos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