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的歌:夏夜晚风
最近在追关于乐队的综艺,一个是青年仔正在组乐队的《明日之子》,一个是已形成自己特色作品的《乐队的夏天》,青涩的爆发力与自信的张扬和不久前的女团选秀养成的“达标感”相比,有抓人眼球的新鲜。
晚上从街道回住处,大概需要15分钟左右,通常已经11点之后了。路上车辆不多,自行车的滑行状态有某种“逍遥”,常自然哼起《夏夜晚风》。版本是李润祺/黄唯铭的,想的却是杨英格/李睿洋的舞台。
认真听《夏夜晚风》是因为《Last Dance》的翻红。1996年那张《爱情的尽头》反复听了几次,第一首就是《夏夜》。偶然会联想到“虽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电影《女朋友 男朋友》里岳小凤的告白台词,感情上有些共通之处。伍佰是“告白之后,求而不得的爱”, 王心仁是“求而不得的爱,肉身来替代”。
可能是原曲感染力太强的原因,很多翻唱《夏夜》的版本都保留原曲本身的喃喃自“郁”的氛围,表达进入“生命创伤”的状态,基本都是一个人唱,而且是被煽了巴掌之后不忍还手,独自喝烈酒、抽厚烟的那种。
《明日》李/黄版本,两个人声的《夏夜》破了原曲固有的意象,大多翻唱保留的“自语”变成了“互诉”,一下子就抓耳朵。两支干净的少年声线,一言一语说着分别的失恋,同病相怜。不能以喝酒抽烟慰藉的年纪,两人在下课之后的操场看着跑圈的同学或者在乐队排练室靠着窗户渐渐地说着说着,埋膝抽泣并相互安慰。最后,两人靠着学校演出的舞台,正式告别一段“求而不得的喜欢”。
我尤其喜欢听“很怕从现实下坠,梦里的美好破碎”这两句。配器声音突然的减弱,突显人声,歌词本身说反话的难过和唱功的干脆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愧是被剪进预告片的唱段。
相比李/黄,杨英格/李睿洋是那种欧洲艺术电影感的版本,舞美也配合得很好,冷蓝紫的打光相当梦幻。
整体情绪安排上延续了原曲的递进,不同的是人物感觉,像是同一个剧本交由不同的演员来演绎。
伍佰本身的口音非常让人上瘾,跟五条人一样,市井的亲切,所以一般人听起来会像是在说自己的故事那样。
而杨英格的《夏夜》里面,从开始就用了很飘很软的音色来做氛围,一下子就拉扯出距离感、电影感。
整首歌里面,我很喜欢两个地方,一个是前奏氛围的拟心跳声,一个是法语念白部分。
当你想对喜爱的人说话,约他/她出去玩,或者想说某些表露心态的话时而产生紧张,最直接体现就是心跳加重加快。鼓声拟心跳声,伴着脚步踩在沙滩上的节奏,就是男女在海边说心底话的铺垫。
法语发音以优雅著称,再配上萨克斯的铜管声音,告白部分的性感优雅气质和《明日》其他人的青春无畏相比,独树一帜极了。
我们可以试着推论一下,用法语告白的情境。背后意味是男女双方平常是用法语交流的。被告白的对象是法国人或者是懂法语的人。那么不管是两个国家不同文化,或者是同时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华人,两人如此的身份碰撞,于我们日常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就是电影的情节。
所以,1998年,陈韵如告白李子维失败的时候,除了她最爱的《Last Dance》,有没有重复这首《夏夜晚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