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后浪”
查看话题 >探访阳西百年古村,寻古村发展之道
肇雷古驿道线路是以海洋贸易文化等为特色的“海丝”起源之路,而条线路上分布的多古村都与繁盛的海上贸易有关,也诞生了许多一流的生意人,他们通过贸易致富之后,又将财富用于建设家乡,为家乡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8月9日,岭南师院地理学院的“筑梦”社会实践队实地走访了肇雷古驿道线路上一条由巨富建成的古村——阳西大洲村,旨在深入了解百年古村在当今时代的发展现状。
队员们采访了大洲村詹其茂书记从而了解到,大洲村是一个有着两百多历史的古村落。2008年9月,由省文联、省民协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2010年7月,该村又被确定为阳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洲村的始迁祖何恬斋通过自己的努力着手做了三件事:一是买田。何恬斋将生意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到他六十岁时,何氏家族已拥有田租8800石,成为阳江有史以来第一大财主;二是求官。清乾隆五十年,连秀才也不是的何恬斋被赐为“进士”;三是建城堡。长期在生意场上打滚的何恬斋深谙其中凶险,他认为真正能为后辈打下根基的唯一途径就是建城堡。为此他到处物色地址,最后选定丹江河畔的大朗坡。大朗坡原为一处冲积小平原,土地肥沃,它前临大江,后枕园山山脉,遍地都是合抱粗的大树,风景优美。何恬斋花高价买下此地后,就请来工匠大兴土木,修建堤围,在村子的中轴线上先建起了七座大屋,每一座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并将大朗坡改名为大洲村。


村中的古屋、古井、古树处处彰显着传统文化的踪迹,村内建筑古朴精美,设计独特精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内涵。虽然大洲村历经200余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保存着历史生活状态和建筑原貌,但昔日坚固的围墙,碉楼。牌匾、高耸的镬耳顶,壮丽的神楼等,经社化和文革两次大破坏现已荡然无存了。漫步在巷子中,队员们可以看到疯长的青苔,可以看到破碎散落的瓦片,可以看到村民脸上挂着丝丝的隐忧,可以看到时间给这座古村带来的寂寞。因此百年古村的保护与发展的事宜需早日提上议程。
经过了一天的实地走访并访谈了当地村民,队员们也了解到,自大洲村名排广东省的奇异的古村落第十六名后,广州市南方卫视台、阳江电视台、阳西电视台曾几次到村摄影采景,并多次播放出“古色古香大洲村”精彩节目。
李佳容队长表示古村落不仅有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且还有着传统文化中无可比拟的精神价值。更营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氛围,培养出了举人、贡生、高级工程师、博士和博导等。阳西县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为数不少,在古村落的活化与利用中,要以传承和营造阳西县大洲村人文历史作为发展主题,因地制宜地制定村庄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加强对原生态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深入发掘古村落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抢救和整理相关文字、照片和影像,传承发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
据悉,阳西县政府为彻底改变往日的厚今薄古的歪风已在招商引资,推动古村落的开发项目的落实,希望能形成包括在大洲村在内的旅游圈,从而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已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正呈现出新的面貌。池塘边新建了漂亮的观景长廊,村子又被列入“古村唱画”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古村将逐步建成文化乡村旅游核心区。队员们还约定了五年后再到大洲村调研一番,对比古村的发展变化。
同时也有不少的省内的各地市领导到大洲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借鉴大洲村的发展模式,以望以望吸取大洲村的优秀经验从而促进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