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 「双桥」长长地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 结尾两句,看来很简单,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使诗人的心情非常寂寞。宣城是他旧游之地,此时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