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
🍃释义:结构思考力是指以结构的视角从多个侧面全面而清晰的、强调“先总后分”的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 🍃自述:结构思考力其实就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心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来整理思绪,通过大框架来慢慢从多方面进行拆解。 🍃好处:运用结构思考力更容易把握问题的关键。因为运用结构思考力看待事物时,首先把事物看做一个可以分析的整体,然后透视其具体结构的组成及其相互关联,强调的是“先总后分”,从而把握住事物的关键本质与问题的核心,正如苏东坡诗中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如:日常沟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的人说了一大堆的话,最终你并不清楚他想表达的是什么,而有的人三句话就能讲明白自己的观点,还能成功说服你。 这其实就是区别于说话的人在思考和表达时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思路比较清晰,就是结构思考力比较厉害的人。 🍃我的经验:常听领导讲话,总是先说今天的会议主要讲哪几个问题,然后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先抛出一个结论,再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一个总分的结构,让人听了非常得清晰明了,容易记住。 假如领导讲话想到哪讲到哪,东扯一句西扯一句的话,估计讲完下属们还理不清究竟他说了些什么,那么这个会议也就开得毫无意义了。 写文章也是一样,提前列好的大纲就是这篇文章的结构,再往里填充内容就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 🍃如何用结构化思维表达信息: 清晰表达四原则:论、证、类、比。(金字塔结构图) 论:结论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标题。 证:以上统下。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者数据为止。 类:归类分组,每一组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 比:逻辑递进。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我能怎么用:在平时无论是写日记,还是回答别人问题时,都要首先给出总的结论,然后再说出支撑这个结论的三个理由进行论证,利用此方法进行刻意练习。 🍃来源:李忠秋著作的《结构思考力》 🍃联想到:知识晶体 金字塔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