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王漫妮沪漂怎么会两年不回家,留学也不跟家里说?自立?自私吧!
《三十而已》的结局中,王漫妮还是不甘平淡,不管是王漫妮沪漂八年还是重回上海、出国留学,父母从来都不会直接影响到她做决定。虽然我们很羡慕她的勇气,可是这样就值得提倡吗?

就单从剧里看,王漫妮把所有的事情都排在她父母前面。问题是她父母对她很好啊,她是独生女,父母关心她,她寄回去的钱都帮她存起来,没有哥哥弟弟的问题,父母也不吸她血。可是她呢?

高铁跟她家距离就2个小时,居然2年不回家,年假都用来跟朋友出去旅游,可以为了跟海王出去玩连轴上班换假,但没时间回家,为了不异地恋想调去香港,也没跟父母商量一下。工作再忙,能有顾佳忙?顾佳可是茶厂+烟花公司+孩子,都能抽出时间去看爸爸。

爸爸刚病倒进医院,就跑去跟顾佳晓芹去茶庄玩,爸爸和爷爷病还没好,头也不回就回上海了,把摊子都留给她妈妈,最后出国留学,说自己没有结婚所以无牵无挂,她父母也没去世吧?相比之下编剧不如给王漫妮配一对樊胜美或者是房似锦同款父母。

不是说子女要被父母绑架,子女必须就得留在身边,但是当父母有需要的时候,子女留下来搭把手很难么?王漫妮在上海拼了8年,除了零存款和一箱子奢侈鞋包,还拼出了啥?她可以回上海继续拼,但怎么不能等到爸爸爷爷身体好转了再走?多待几个月是会损失一个亿?

但凡王漫妮有一点存款,都会选择旅行疗伤,因为她没钱了,她才回家啃老疗伤,说难听点她这种人设大概率N年后爷爷或爸爸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对家里关心太少了。说到底就是编剧没考虑过真实的人在这种情景下会怎么样…

其实虽然这个角色有很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王曼妮这个人物很真实,一个人心里只有自己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她这个样子。甚至有观众认为编剧一定是是经历过这种人,才能这么准确描绘出这个人物的。

王漫妮没那么难以理解,有的观众就能和这个角色共情,要父母吸血才追求阶级飞越的想法太狭窄了。王漫妮要是跟樊胜美一个出身,估计就直接做海王一南一北的情人了,还会自尊心那么强扔掉海王给的一切吗?

见证了大城市的繁华之后,不愿回到小城市,也逃避爱她、期盼她回家的父母,不能面对不上不下的现状,这些我都挺好理解的。一个小城市来的人,想要留在大城市,但没有能力、资本,就是这么尴尬了。可能这种情况不是很常见,但也是有的。

努力上进没什么错,但不是你努力就能实现一切。
比起努力更重要的是,你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为什么努力,努力的核心在哪里。
如果这些你都没想过,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在感动你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