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万方剧本精选集
昨晚,自己在当当网上订购的万方剧本精选集【冬之旅】成功到了,比原计划早几天,挺意外挺开心的。先简单翻阅目录,总共收录4则剧本,每个剧本后都会附有或长或短的创作心得,很有意思。
【冬之旅】也是剧本集第一个收录的故事,更是促使自己购买的初衷,当然原因还是那次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直播的关系啦。总共只有67页,三场,平均20页一场戏,篇幅算是很短小精悍了。读完只有一个感受,写得真是太好了,请原谅自己的词穷啊。
因为总共只有三场戏,又在脑海里结合许多年前自己看过的改编的话剧【冬之旅】(现在想想也是种缘分吧,自己如今喜欢的偶像推荐深思了这部作品,也给自己机会多接触多读书多思考啊)。我想要搬上舞台完成整场戏,肯定增加很多情感铺垫也好,增强戏剧冲突。自己最初对直播里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万方那句“没有一条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这句话出自第三场戏里。也是在第二场过渡到第三场戏的时候,自己在字里行间似乎感觉到面前浮现台上上演的强烈戏剧冲突。我们也感觉得到,也不得不认可佩服作者对于人性复杂这一点的描述刻画,就像作者在剧本后提到的,“伤害和怨恨,忏悔和宽恕,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有所经历的。谁敢说自己没有对任何人有过或轻或重的伤害,谁又敢说自己的心不曾怀有过一丝怨恨?我想没人能说这样的话,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还有包括在那次直播里,万方老师说的那句“每个人心里当然会有善良的部分,也不乏那些恶的念头”(原句不确切了,大致意思啊)就是直面人性的复杂,都会有因为内心的执念、纠结而产生的一丝偏离的念头。
就拿故事整个推动来看,关于两个老人面对当年发生事情后,是否能做到完全不存芥蒂最后选择原谅、释怀展开讨论思索。原先这个剧本取名【忏悔】,也很鲜明点出故事主旨,但相对如今的名字【冬之旅】,感觉似乎少了点艺术性。“旅”这个字,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漫长的旅程,而冬季作为一年四季最后一个,看上去给人整体感觉有点萧瑟的,但是换念一想,冬天过去也是即将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季,还是会有希望的。就像自己有时随着成长经历,对于原谅与否的感觉。很多时候,对于过去发生的人或事产生的长达很久的影响,其实无论是希望获得对方原谅(给自己一个心灵放下内疚心理包袱的宣泄口),还是对于那个寄希望能宽恕自己所言所行的人,其实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时候当事经历者念念不忘的,只是当下一个心结。
对于第三场结局的设定,我想每个人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也是很正常的。自己理解中,最后陈其骧看到的老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在自己因为心里脑海里一直希望看到美好真正得到原谅的一个虚影,因为老金那句话“要走了,有人在等我,我的妻子在等我”,结合故事设定中老金妻子早已死在当年那场事情中,也是因为此长久以来内心对于陈其骧一直无法做到真正的释怀和原谅。而面对陈其骧那句希望可以跟着老金一起去往那个自由的地方,老金是这样回答的“可以,但不是现在……不过我会在那里等着你的,老朋友”,这句话自己是这样理解的,人总会有走到生命终结的那天,陈其骧现在已经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他的记忆是片段凌乱的,但是内心一直对希望得到曾经好友原谅有个心结,所以当年迈的他躺在病床上或者沙发上,才会脑海里浮现起先前的片段,与昔日好友的对话都是出现在他的想象中。而我们也看到了,面对自己心里有先入为主的私念以后,会下意识对真实情况产生理解出入的偏执,才会造就了戏剧的冲突,这也是这个剧本很打动人很有意思的一点。最后温暖的是,老金在离世前终于放下心里的芥蒂,读了昔日好友的信,真正做到放下,不仅是原谅当年的好友,原谅当年他的所为,更是与自己做到和解,放下原谅自己,这也是对于人本身很难做到,也需要随着时间、阅历,思维上想明白后才能勇敢跨出去的一步。
好啦,读完后依然习惯絮叨分享些什么,如果有机会,还很想重新欣赏一遍这个话剧【冬之旅】。我相信,几年过去了,自己理解、经历不同了,现在也读过原剧本,再看到戏剧舞台上的演绎,多少会引发不同的思考吧。
P.S.继中午读完剧本【冬之旅】,自己刚才跳跃式选择读了最后一则收录的剧本【雷雨.后】,故事改编曹禺剧本【雷雨】。场景以片段闪回穿插式进行,对于原先故事结尾活下来的3个老人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在舞台设定中均采取老年和年轻形象两者交错出现。用万方的创作出发点来说,使得即使原先未读过【雷雨】的观众也能较好理解故事内容及整体走向,在自己看来补充了原先一些未写部分,包括人物内心的独白。对于活下来的人,是痛苦的,因为血肉之亲自己的孩子均已死去,多希望也能以死摆脱束缚,可偏偏命运的安排,自己活了下来,可思想是清晰的。对于这三个活下来的老人,回顾过去发生的种种,以及三人之间的那些爱恨情仇纠葛,命运、人性等都塑造得很好,这是自己第一次接触剧本精选集,真的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