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漫步
七月旅行的最后一站是青岛。
在我乘坐的济南开往青岛的高铁上,有一位乘客大概是因为喝醉酒睡着而坐过站了,本来是在胶州北站下车(青岛站的上一站),结果直接睡到了青岛。列车工作人员得知后,给乘客提了两个方案,一是如果要在胶州站下车,但是因为现在已经过站了,等到了青岛站后会安排乘坐另一趟列车送回胶州北站;二是如果在青岛站下车,那就需要补票。
我心想还有这种操作,原来坐过站还可以由官方送回。

01
前几天看天气预报的时候,青岛是阴天,如今到了青岛,已经是晴天了,对我来说再好不过了。
青岛老城区一块的房子很漂亮,步行看着很舒服,但是坡道非常多,经常是上坡又下坡。这似乎也直接导致了青岛没有共享单车。
阳光落在这些老城上,很有感觉。





我住的旅店附近就是网红墙,步行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大学路和鱼山路交汇处的城墙。

这一块因为很多人拍照打卡,可以看出中间那块褶已经开始掉漆变白了。我早上8点半到的,当时只有一对情侣在拍照,他们拍完后,我简单拍了一张就走了。
青岛的路牌名也是借了全国其它省份、城市名来命名的,比如湖南路、广西路等等。坐公交的时候还发现了热河路,不过当时没拍到。



慢慢走了十来分钟,到了吃早餐的金麦园。

面包还没出炉。点了一碗豆腐脑,俩锅贴,一个肉饼。

豆腐脑里有肉、木耳,味道还行,但我更爱甜的;肉饼很好吃,很香。


金麦园对面就是老舍公园,可以闲坐聊天。

吃完准备去栈桥,去海边吹吹风。在步行去栈桥的路上,碰到了一群保安,一问才知道是跑男待会儿要在这里录制,旁边还有好多粉丝在等着他们出现。


一靠近栈桥,你的心情一下子大概率就会好起来。清爽的海风缓缓吹来,一阵一阵地,坐在栈桥附近的树下,最适合做的事就是一边看海,一边发呆。


旁边还有好多大爷在跳水。

不远处是良友书坊,三楼的塔楼也值得逛一下。



各类欧式建筑很多,我想其中原因是和青岛的历史分不开。清末年间,德国占领了青岛,青岛沦为了殖民地,而后到了一战时期,日本取代德国占领了青岛。后面到了1919年,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
好在1922年,我们成功收回了青岛主权。现在在青岛还有一个五四广场,名字也与此事件有关。


接着到了信号山公园,老城区的景点都隔得非常近,慢慢行走在林荫道里,十分夏天。

不容错过的青岛特产——崂山可乐。

门票5元,如果要乘坐旋转观景楼,需再加10元。事后发现旋转观景台很一般,非常不建议多花10元。
到了山顶的观景台,可以看到青岛全景,如那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一般,只不过天貌似开始阴了。



有一群小朋友在“夏游”。

信号山是德国占领青岛后为了指挥船只而留下的历史建筑,墙面上还留有一些气象标志。

从信号山下来已是11点多,午饭准备去九龙餐厅。


点了一个大虾和五花肉炒比管。
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海鲜应有尽有。不过,一直以来我就对海鲜提不起什么兴趣。口味上确实不习惯,虾很大是真的,但是味道很一般;有点意外的是这个五花肉炒比管,还挺下饭。比管也是一种海鲜,之前从未吃过,第一次吃,感觉还行。


路过王姐烧烤,决定来两串试试,点了一串里脊,一串五花。中午吃烧烤我也是头一回。这里的烧烤和以往吃到的不一样,所有的菜品都是电烤的。
可能是由于地理上的口味差异性,我觉得这是很一般的烧烤。湖南的烧烤比青岛的烧烤“暴力”得多,重辣重香,孜然葱花辣椒粉,该有的绝不会少,可以吃到满头冒汗,感觉这边的烧烤比较“养生”。


如果用博物馆来代表一座城市,青岛啤酒博物馆绝对是最特别的城市博物馆。




国货之光。

进去参观了青岛啤酒的历史发展和生产流水线,中途会有一杯免费的原浆啤酒,参观完还有一杯纯生。
冰爽的啤酒和这个夏天绝对百搭。
此时我才注意到青岛啤酒的logo是青岛的地标——栈桥。


还有各类周边:


出了博物馆,天气又转好了。我看了一眼天气预报,明天大概率是阴天,那就今天去小麦岛吧。
小麦岛的风景很好,来这里拍婚纱的情侣非常多。在老城区的一些教堂旁边也经常能看到拍婚纱的人。




刚过下午五点,我居然有点饿了。正好从小麦岛出来附近有一家万和春。
点了一份招牌排骨饭。


排骨肉很嫩,用筷子就可以轻松扯开,米饭浇上汤汁,好吃!

我看着傍晚的天空,感觉大概率不会有晚霞了,所以饭后决定我去一趟方所书店。


电梯的光很有感觉。

出来一看,我还是算错了,晚霞隐隐约约又出来了。

直接拦了一辆的士,对师傅说:去情人坝。应该还能看到一点晚霞吧?我心想。到了情人坝,晚霞已经隐去,只留下了城市夜景。
晚上八点,各类高楼开始亮灯,随着夜色开始明亮后又慢慢暗下来,我在青岛的第一天也结束了。


02
九点半到了许家特色炉包。本来想吃炉包的,结果得知要11点才出炉。早餐点了一份小米粥,锅贴和油条。



随后我去了八大关景区。



从八大关出来后,我去了生活林糕点店,听说这里面的糕点啥的不错。

附近有一个教堂,很多人在这里拍婚纱。顺路又买了一杯奶茶,在教堂旁边树荫下的石板长凳坐下了。
天气不热,偶尔能享受到一点风。这让我想起高中看到过的一段文字,具体记不清了,大意是说: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聊聊天,我数过了,教堂里的鸽子每分钟咕咕叫60次,不着急,我们不赶时间。
我只能隐约记得这么多了,后面去查也没找到原句,但是当初读到那句话的感受一直在我心里。很像此时此刻我所有的情绪。



慢悠悠地吃完糕点,我去了趟附近的青岛书房,给我的两位好姐妹写了明信片。(8月10号她们告诉我已经收到了)

午饭总归还是要吃的,选择了老三炒面。口味带点甜,总体还是可以。


老三炒面其实和我昨天早上吃的金麦园是在同一条路上,等公交的时候发现金麦园门口好多人在排队买什么,慢慢靠近就闻到了面包香,原来是面包出炉了!
每个人都是买了一大袋子,我买了两个,多了怕吃不完,超级香。



逛了逛青岛市美术馆,就在网红墙旁边。


不过最让人着迷的还是青岛老城区里大大小小的建筑,还有一些拐角处的石板路,它总能带你看到不一样的景色。





红配绿:

在咖啡空间点了一杯冰摩卡



然后去了不舍昼夜。



秋天好像也快来了。

晚餐打算去吃西镇臭豆腐。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连我自己也难相信,一个湖南人跑到青岛吃臭豆腐。虽然店名有“臭豆腐”,但是和湖南的不一样。

湖南人吃臭豆腐,那绝对是街边摊卖的最好吃,也最香。初中那会儿,上完晚自习后回家,一起同路回家的朋友总会在固定的卖臭豆腐的小摊买上两小碗,一碗四五块臭豆腐,吃得很香。
西镇臭豆腐其实就是浇了汤汁的炸豆腐,汤汁好像带点酸,味道不错,好在还是来了,没有错过。另一个不容错过的是他们家的烤肉,也是电烤,肉很嫩很香,比王姐家的好吃。



晚上逛了下台东,意外发现了一家卖麻花的店,好吃不贵。


03
中午一点的飞机,上午还可以逛一逛老城区,结果走着走着下雨了。




至此,七月的旅行画上句号了。
短时间内确实无法了解一座城市,无论是景点还是美食,总会漏掉那么一两个。可想来想去,旅行不就是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吃想吃的美食,最后在不经意之间遇到不一样的景色吗?
漏掉的美食或许就成了下次光临的缘由,因为我觉得,但凡有一点念想,总会勾起一点欲望。
如果你觉得还不错,欢迎来我的公众号玩,在这里分享一些摄影和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