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的历史故事(廿八) 狗尾续貂》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8、24
(廿八)成语典故
(136) 狗尾续貂
这句成语,有时常常会在自谦时引用。也就是说,正如把狗尾续在貂皮上一样不能够相称。例如,周必大的诗有:″公诗如貂不烦削,我续狗尾句空著″。意即你的诗像貂皮一样珍贵,我的诗却像狗尾一样低贱,如何能相提并论呢?
话说,西晋时候,赵王伦纂位,凡参加篡位的同谋者,不论身份,一律加封爵位。《晋书-赵王伦传》上,有这样二句:″貂不足,狗尾续″。是讥讽赵王伦封爵太滥,正如″一件珍贵的貂皮,续上一条狗尾充数一样。貂鼠的皮草是何等珍贵,但续上一条最下贱的狗尾巴,这怎蚀够相称呢!后人便用″狗尾续貂″这句成语,来比喻不相称的东西、良莠不齐的人混杂一处的情形。
(137) 鹿死谁手
这句成语,原来的含义,就是:不知谁才会成功地夺得江山?后来,被人引伸为当双方在争取一个共同目的物,未分胜負的时候,往往说:″不知鹿死谁手呢?″
话说,东晋时候,匈奴、鲜卑、氐、羌、羯五种胡族人,先后起来作乱,分别割据了中国北部,历史家称它做″五胡乱华″。那时,有个羯族人名叫石勒,他在并州(今山西太原)闹饥荒时,卖身给别人作奴隶。后来他的奴隶身份被免除后,石勒便投到匈奴族的酋长刘渊的部落里。刘渊后来僭称帝号,建立汉国;传到刘曜的时候,又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石勤就背叛了前赵,自称皇帝,依然沿用着赵国的名号,史称后赵。后赵的国势,在五胡十六国中最为强盛。
石勒是一个自负不凡的人物,他曾在人前夸耀地说:″倘使我和汉高祖生在同一个时代,我自认不敢和他争高下;但假如我遇到汉光武帝,我当和他在中原角逐,比一比高下,那吋正不知道鹿死在谁的手上哩!″石勒所说的″鹿死谁手″这句成语,本来出自汉初说客蒯通之口,他曾说:″秦帝失去了他的鹿,天下的豪杰人物,都起来向牠追逐″。他把鹿比喻秦国的江山,把逐鹿比喻争天下。
(138) 鸡口牛后
这句成语,是从″宁为鸡口,毋为牛后″这句话来的。意思是说,宁可自己开个小店当老板,总比在大公司里当小职员,強的很多。牛屁股再大,也是在牛全身之后,鸡口虽小,但却在鸡的头部。″宁当头,毋当尾″就是这个意思。
话说,战国时代,韩国很弱小,恐惧富強的秦国侵略,会被并吞,因此韩王宁愿忍辱求全,接受了秦国的屈辱条件,表示向秦王臣服,以求维持现状。纵横家苏秦,为了要劝韩王摆脱秦国的控制,认为虽然国小,也要争取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所以说出“鸡口牛后″这一句成语。一方面讥讽韩王向秦国臣服,即如牛后一样;另一方面促请韩王振作,争回鸡口般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