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探索和责任
与芬兰那集不同,芬兰主要采访的目的是公立小学,是全民教育的情况。而英国这一集,则重点采访的是私立名校。
英国私立教育以7%的人数占比,斩获了牛津、剑桥30%的学术席位,伦敦也夺得了QS全球教育集团“全球最佳留学城市”榜首。如此高的数据,也让人好奇英国教育到底拥有怎样的魅力。

对于体育和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是英国私校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英国精英教育的一个特色。
通过体育运动,学生们可以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达到甚至超越自己的极限,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什么时候去奋争,也学会什么时候去承认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为一个人所要学习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英式教育的旅途中,周轶君采访了一个出身于贵族家庭,成长于伊顿公学的中英混血,名字叫华天。他曾经代表中国出征2008年奥运会马术项目。

他说:中国很多家庭让孩子去学习马术好像是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马术是财富的象征,代表了社会阶层。
这是因为中国的家长并不了解马术这项运动的传统,只是下了钢琴课或者高尔夫课,司机把孩子送到马场,马工准备好一切,孩子在马背上度过极度不舒服的30分钟。
但其实这已经失去了学骑马的意义。马术最关键的是人与马的关系。用身体去感受马的语言,并通过细微的动作给马指令。
马术其实是一个集合了配合(team work), 领导力(leadership) 职业规范(work ethic), 耐心(patience)等所有方面的一项运动。这是一种贵族运动的根源其实是这些方面,这是一项需要很高综合素质的运动。
这些精神正是藏匿于英国私校重视体育教育理念背后的道理。
英式教育同样避免机械式学习,培养批判独立的思考。

和国内的基础教育相比,在英国学校并不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他们认为重要的是探索的过程。
英国教育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学生与老师意见发生分歧后,可以向老师反驳。
英国人相信,任何不同的声音都应该平等存在,在自由的氛围中养成自主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拓宽知识维度,最终做到全面发展。

在英国,学校会鼓励孩子参与慈善以及各种社区活动,比如让孩子自己设计帮助残疾人的方案,在动手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和体验社会。
他们奉行的是精英式的教育,他们追求卓越,他们的学生在专业之外拥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在英国最受欢迎的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而是体育出色的学生。同时,英国的教育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社会回馈。
所以英国在教育领域是最早形成教育体系的国家,教育质量全球领先,同时也因为安全、留学性价比高,一直以来成为中国学生最青睐的留学目的国之一。
在英国,拜访了各大出名的私校之后,周轶君给出了自己对英国教育的理解:
“英国教育哲学,整体上追求卓越,相信社会进步依靠精英的力量,‘做那个最好的!’不同于北欧国家信奉平等和公平,信奉‘不让一个掉队’。

即便如此,英国精英教育的精华,在于专业课程之外,广泛的兴趣爱好,在于让学生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充满好奇的人,做一个体魄强健,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