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
一
整个少年时代,我有过三次转班+转校经历。回想起来,每一次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的性格。而他们加起来形成的那种相对不稳定的近乎于流离的生涯,更是对我的性格基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当你习惯了与他人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联结一次次突然中断,便会不再那么热衷于重新建立联结了。反正一切总归是会没有的。这种对离散过于好的接受,是洒脱还是凉薄,亦或是一种无力,自己也很难说清。当然,这些都是我很久以后才意识到的。前年我曾跟我姐简单聊了一下这个,她听了若有所思,说因为种种关系,我四岁的外甥已经转过两次幼儿园了,他以前在学校很活泼,但现在的幼儿园老师反映,他在班上有些沉默寡言,不太合群。我这么一说,我姐忽然意识到了问题之所在。并充满歉意地说,以后再也不随便给他转校了。
大人往往意识不到转学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事实上,转学给我带来的影响,并不止是上述很微妙很宏观的东西——同时还有很具体的人生轨迹的改变。回顾我自己的转校生涯,以及我所旁观到的别人的生活,很容易发现一件事——转校生的校园生活似乎注定不平静。他们所面对的往往有两种结局,要么被一个新集体格外喜爱,要么被格外厌弃。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以一种被高光凝视的姿态,进入一个彼此早已互相熟悉的集体,一言一行都会被格外关注并放大;再加上青春期格外敏感脆弱的心灵,人类顽固的初印象的强大作用,以及几乎所有集体中都盛行的从众心理,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可能面临极大考验,严重的则可能是灭顶之灾。
作为一个转校经历较丰富的人,这两种经历我都有所体验。我的第一次转学是在小学三年级。随着我爸爸的工作调动,跟着他去了一个在半山腰的小学。我在该所学校的生涯短暂而模糊,但大体愉快。虽回忆不起任何一个同学的面容,脑海中却模糊记得一些感觉——许许多多夹杂着好奇和羡慕的目光,常常远远的看着我;在我说话的时候,我的同学们常常暗地里彼此交换目光,对我做出各种评判。当然,彼时大多都是正面的评判,类似于,“哇,她真的跟我们不一样”“她好酷啊”。这一切在客观上促进了我的自我意识的萌发,当然,彼时都还是朦朦胧胧的。我在那所小学校待了半年,之后我们举家搬去镇上,我便随之转入中心小学。
转入中心小学对我是一件大事,我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记忆似乎从那时才正式开启。我至今记得转入中心小学的第一天。像所有转校生一样,我站在讲台上,面对许多陌生的脸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被老师安排坐某个位置,忐忑新奇紧张的上完了我的第一节课。下课之后,我随着人流去了厕所,也就是教学楼旁边几间低矮的平房。然后发生了一件说起来很可笑的事——我忘记了自己的教室是哪间。
我是一个路痴,一直到现在都是。就在前年,还曾有一次下楼买菜迷失在菜市场的经历。更可笑的是,因为初到一个新环境,我怯于开口问人,一整个上午,我在校园里孤魂野鬼般游荡。偶尔路上遇到了老师模样的人,以诧异的目光打量我,我便赶紧装作正要去某处行色匆匆的样子,掩饰自己的惶恐羞惭。甚至于我中午回家吃了饭,也没有跟父母说这件事,下午去了学校,照常在校园中四处转悠。直到下午,我遇到同在一个小学念书、比我高两届的表姐,这才把我领回教室。此事遂传为笑谈。
毕竟不是第一次转学了,我多少习惯了背后打量的好奇目光,也会下意识用冷漠的表情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这种说不上好还是坏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有一天在楼梯间——那楼梯正在修葺,大半边都盖着塑料布,铺着竹板架,只有不到半米宽的宽度可供上下——我正往下,迎面有几个人往上。我认出他们是我的同班同学。狭路相逢,这便自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谁要给谁让路。按照我一贯的性格以及当时下意识的反应,我原本是会让路的。但那一刻,说不出为什么,鬼使神差般,我没有动。我看着几个还叫不出名字的同班同学,他们也看着我,我不记得当时我在想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想。大约过了两三秒,又或者也没那么久,他们忽然退了开去。我下意识的从他们让出的窄道中走下楼去,并感觉到我的同学正在我背后交头接耳的讨论着我。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初初进入一个新环境造成的自我保护心理,我不会忽然有这种异常的行为。这那刻对我的整个一生都是充满意义的,并且我大概在当时就意识到了。我说过,我曾是一个非常普通或者说毫无个性的孩子。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有时被欺负,有时也伙同欺负别人,成日里闹哄哄乐呵呵,不记得有什么严肃的光照进我的脑袋。但那一刻,第一束光照了进来——原来狭路相逢,你若不让人,人多半便会让你。有时候我觉得,我性格中偏向“厉害”的那一面,便是从那一刻开始筑积。虽然到最后也没有生长得多么繁盛,那是另一件事了。也大概从那一天起,我逐渐走上“歧途”,开始了我的“女魔头”生涯。具体过程我已经不记得是怎样发展,但起点,大概就是在从我在楼梯上忽然选择了站着不动那一刻开始。小学四至六年级,我在中心小学声名远播,令男生闻风丧胆。每当他们成群结队拉起手来捕猎女生,我便面无表情往前面一站,将女生挡在身后,冷冷瞪视之,使他们悻悻退散。有时带领女生们展开自卫反击战,拿着笤帚追得他们鸡飞狗跳,也是成效斐然。甚至于彼时我与后座的小春互生情愫,唯一的表达方式也是成日里互相吵架乃至打架。我凶悍的童年时代给若干男同学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多年以后在同学聚会上,有男同学看着如今已变得非常淑女的我,忍不住提起当年的女魔头往事,表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我只是洒然一笑——俱往矣。
二
如果说小学时代的转学是助长了我锋利的性格,拉开了我一度如激流般纵横跌宕的少年时代的序幕,那么在高中时代的那次转学,便像是激流撞上尖利的岩峭,令我几乎粉身碎骨。
高中那次转学准确的来说是转班,是由我爸妈一手策划而成。转学的原因,是我从小就被认为应该读文科,大概是因为喜欢看书、语文英语成绩都比较突出的缘故。而我所在的高中是到高一下半年才分科,我父母因为能找到一些关系,便想着让我提前进入准文科班适应环境。而我们那一届分科之后十一班以后将是文科班,就这样,高一开学两个月后,我从五班转班进入了十一班——从此拉开了痛苦的序幕。
关于我在十一班的转学生活,我曾在另一篇叫做《黑暗河流》的日志中有过许多描述,便不再重复了。因为那实在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简单的说,我转班的第一天,便因为一个有些桀骜不驯的举动,无意识的得罪了班上由本地学生组成的小团体中的若干成员。而我虽然在他们眼里是乡下孩子,但是此前其实是一直被家长老师捧在手心里的,在学校也是“一方豪强”,并不懂得让人。于是如此这般,我和他们之间的斗争几乎贯彻了大半个高中时代。之所以还能顽强生存,一是因为有一张很大的护身符——成绩好,二是性格够倔能死撑。然而其过程之痛苦艰难,就好像一双脚一直在尖峭的石子路上来回趟,破皮流血,结痂生茧,最终百毒不侵。时至今日,我仍然经常忍不住幻想,如果我从来没有经历过高中那次转班,我是否会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答案是是的,是的,是的。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另一件我所观察到的称不上有趣的事情是,在高中三年我们班遭受过排挤霸凌的学生中,有一半都是转校/转班生。似乎每个人进入这个新班级,都会进入一个观察期,如若表现得很有性格,不够驯服,便会立刻被针对。这对成年人来说也许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对于当时还十五六岁的我们来说,这事情真是毫无来由委屈极了。当然,也有一些人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加上转学的光环加持,反而成为了宠儿。譬如那时候班上有个市里转学来的女生,叫虹。当时我们所在的县城中学,基本都还是说地方话的,虹一来就因为一口甜美的普通话赢得了班上许多人尤其是男生们的好感。因为这好感普遍而高涨,因此虽然也有若干当地女生看她不顺眼,却也没有公然动她,与她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距离。整个高三那一年,虹在班上是宠儿般的存在,男同学经常因为跟她说句话就红了脸。而女生对她的态度,多半是友善中包含着羡慕乃至于嫉妒。然而当一个人受欢迎到如许地步,你的嫉妒便只有缩小再缩小罢了。一直到后来,我与虹在机缘巧合之下又考入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班,我才忽然意识到,曾在高中班上那么受欢迎的虹,在这里似乎根本无人注意。她的光环好像不知不觉消失了,左看右看,也只是一个最平凡的女生。当我终于看明白这整个过程之后,我对人生之玄妙无常的理解,不由又深了一层。
-
未来可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9-03 16:05:24
-
子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0 12:24:06
-
欧阳希洛 转发了这篇日记
看到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渐渐成为众矢之的,遭受无尽非议,我也个性变得多刺和消极。直接影响了高考成绩,甚至整个人生! “不会主动去建立关系”“动荡的人生底色”“转学对性格的影响很大”非常赞同。
2020-11-05 01:46:26 -
羽電奇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16 18:11:41
-
红山大i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28 09:47:30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21 12:21:33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9 14:39:17
-
尘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16:26:10
-
哪天说再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13:12:41
-
晚潮轻歌 转发了这篇日记
“不会主动去建立关系”“动荡的人生底色”“转学对性格的影响很大”非常赞同。虽然转学的年纪和经历不完全相同,但是其中却奇妙的有很多相似的轨迹。
2020-08-18 13:12:17 -
一只小灵魂 转发了这篇日记
我小学就上过5个学校,长大后跟我妈说起来,她相当不以为然。 大人好像觉得孩子是单细胞生物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悲伤烦恼与困境,即使有,也只是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2020-08-18 10:32:41 -
花朵之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10:29:09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10:18:34
-
your chan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我一个小学时期转了4所学校,是对建立联系没那么热衷,但也没那么多故事。玩着玩着也长大了,反而更多是因为我总是比同学年纪小,晚熟带来的遗憾更多。但幸好,小孩时期因为晚熟也没意识到,都是回头看才知道。
2020-08-18 09:26:36 -
V.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08:50:36
-
我叫月心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08:45:53
-
蜻蜓来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08:11:09
-
毛毛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18 07: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