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性格不合导致的婚姻破裂的真相
我们可能经常听说过公众圈里谁谁谁和谁谁谁因为性格不合最后走向离婚的事情,“性格不合”,这简单的四个字,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确实可以有的理由,不新鲜,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敷衍的借口。

那么何为“性格不合”?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不合其实就是两人对于事和物的追求上存在着分歧,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个追求浪漫新潮一个追求理性传统接地气。其实我们如果能够从亲朋好友中找出反例,证明性格反差很大的两个人,依然能过得好好的,那这时这四个字还能成为两人最终劳燕分飞的理由吗?
性格在学术角度指的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方是何性格其实并不关键,关键在于他跟你的性格是否匹配。可是我们是该找性格互补的谈恋爱还是性格相似的谈恋爱呢?其实,相似和互补都能促成恋爱的发生,并且这两种类型还都有可能促成恋爱的发展。
大多数人都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因为性格相似的两个人很容易快速产生吸引,或者更可能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然后产生共鸣。你平时喜欢泡健身房,恰好对方也喜欢泡健身房,你觉得对方很出色,其实潜意识里也会觉得自己很出色,这样的想法会让你更欣赏自己。同时,这种共通点也会让你减少防备心理,敞开心扉,接纳对方,加速恋爱的发展,因为你觉得对方更容易理解你。

互补的性格类型也有滋生恋爱关系的妙处。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人格,比如粗犷的人内心也有细腻之处,冷静的人也有冲动的一面,这种隐性的性格也叫作“影子性格”,因为常常被压抑和隐藏,它们更需要释放。
如果你遇到一个显性性格恰好是你的隐性性格的人,我们的内心会感到兴奋,有一种被补偿和释放的畅快感。这种互补的格局在关系建立的最初也会变成一种“特别之处”令人着迷,像是找到了自己真正缺失的部分。
所以,互补也好,相似也罢,只是恋爱产生的引子,并不决定最终的发展和恋爱的质量。
彼此性格的相似性更容易促成恋爱长久和稳定
心理学家齐克·鲁宾等人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调查了202对正在交往的情侣,他们中有103对最终分手。这些情侣跟其他终成眷属的情侣相比,在性别角色、跟熟人发生性关系的态度、浪漫主义以及宗教信仰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也就是说,性格相似的情侣更有可能维持稳定的婚恋关系,反之价值观和性格的差异极有可能导致恋爱关系的破裂。
如果在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其他更宏观层面的情况旗鼓相当的状态下,一个跟你相似的人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种配对也叫作同型婚配。
很多人会用真爱至上的道理去思考这个结果,他们往往认为还是因为不够深爱才无法包容对方与自己的不同,最终导致分手,性格不合只是导火索。
那么爱情又到底是什么呢?爱情是婚恋关系的必要条件,却并不是充分的条件。两个人可以深爱着彼此,但并不意味着恋爱关系能够长久,并且爱也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它可以纵深发展,也可以浮于表面最终消失殆尽。
生活中的细节往往会消磨彼此的爱意,最终变成冷淡的两个人
怎么样的两个人会更有可能发生积极共鸣,进而创造无数爱的瞬间?具备性格相似性的伴侣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假设,你和你的伴侣一个容易悲观,另一个平时很乐观。如果你现在刚到了一家新公司就职,你可能最想表达的是你的忧虑,忧虑的内容是新工作能否胜任?同事好不好相处?但在对方眼里,他却更有可能只注意到新公司的发展前景好、你的待遇有了大幅提升、这是一次新的挑战等等。
所以,你可能很难在对方的表现和回应里找到你需要的理解和安慰,而对方也不太容易理解你对未来的踟蹰和担心。
这样的差异可能带来冲突或是彼此内心的隔阂,一次两次没什么,但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要面对的除了工作升迁的问题外,还能引来很多生活中琐碎的细节。每产生一次,就会让你们之间的性格差异凸显一次,如果不积极妥善的处理,这些琐碎的具有破坏性的细节将会造成彼此不堪重负而分手。
但如果是两个性格和价值观相似的人相处,产生冲突的机会少,因此在解决冲突和矛盾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两个人的相处会留下相对较多的愉悦体验。
不仅如此,和谐一致的思考和行动方式更有可能激发和推动彼此的成长。两个都容易忧虑的人,会更慎重的做出选择,趋利避害,两个生性更乐观的人会一起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促成事情朝着期待中的结果发展。
性格相似的人不需要总是强调包容和理解,因为理解这件事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生,因为相似让我们像理解自己一样毫不费力的明白对方所思所想。
相似的恋人们更容易白头偕老的真正奥义在于,他们能够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对方,满足彼此的需求。所以,这也是互补型恋人们突破差异创造一致的关键,即便你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甚至是近乎相反的性格特点,但只要你能把握住对方的真实需求,同样可以白头偕老。

所以,他们正是因为填补了对方的需求,才会像两个紧紧啮合的齿轮一样,可以顺滑的运转。
除了爱以外,我们总应该去体会对方心里在真正渴望什么,如果对方需要一杯白开水,请不要给他一杯果汁;如果对方需要一幅画,就不要放一张摄影图。这才是能让“性格不合”真正消弭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