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长】宝宝的敏感期
希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可以尽量少些控制,多一些顺其天性成长的姿态。
孩子的发展存在敏感期,这是育儿教育家 玛利娅·蒙台梭 提出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敏感期呢?敏感期是指孩子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驱力的影响,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孩子的敏感期是不同的。怎么判断孩子处于什么样的敏感期呢?可以参考一个原则:当儿童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并反复重复这件事时,我们知道,这就是儿童的敏感期“。
刚出生的婴儿视觉发育敏感期
刚出生的婴儿,对明暗相交的地方感兴趣,比如黑白画或者光线投影。宝妈,具体可以参考以下的做法:
1.在宝宝出生后就给予充分的光线刺激,让宝宝感受光线差异,昼夜区别。千万不要担心宝宝晃眼而整天关着窗帘。
2.妈妈在哺乳时注视宝宝眼睛,对宝宝做各种表情。这时妈妈的眼睛,下巴所反射的不同光线对宝宝视觉发展哟很好的刺激作用。
3.为孩子准备黑白相间的小道具。比如国际象棋棋盘,黑白图案的扑克,黑白卡,黑白花纹的衣服等。
4.可以玩一些视觉追踪的游戏。
当宝宝顺利度过视觉敏感期后,视觉神经会迅速发展,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6-12个月口腔敏感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视觉还是模糊的,但是可以非常熟练的吃手了。孩子在口腔敏感期常见的表现如下:
爱吃手
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嘴巴里面放。
爱咬人
所有口味都尝个遍,尝过之后吐出来
这个时候可能妈妈会觉得不卫生,要制止孩子的这一行为,其实只要保证卫生和安全,都可以允许孩子做这样的事情。具体做法可以参考:
1.不要干涉宝宝吃手,不要给孩子带上手套。
2.各种玩具和用品,宝宝想咬就咬,打扰你不要阻拦,确保材质安全,经常用谁冲洗保持卫生即可。
3.入口确有危险的东西,如尖锐物体,小体积物品,药品等放在孩子触碰不到的地方。
4.尽量提供多种不同软硬和质地的食物,让孩子尽情的品尝(但要注意避免小颗粒食物进入气管的危险),咬咬袋和磨牙饼干是不错的选择。
5。如果孩子咬人,或者哺乳时咬妈妈乳头,不要大声责怪吓到孩子,可以用其他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6-12个月手的敏感期
孩子处于手的敏感期时,孩子往往会成为家庭卫生破坏大王。把卫生纸撕得到处都是,把面条水果抓得黏黏糊糊全身都是放在嘴里。能够够到的东西拿来乱扔。地上的头发丝、小线头全都要捡起来。手的敏感期如下图所示:


孩子喜欢“打人”与手的敏感期、语言匮乏和控制大脑情绪、专注力、力度的前额叶发育不完全有关。
走的敏感期(1-2岁)
蒙台梭利说,学走路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一旦学会自己走路,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活动范围迅速扩大,他完全能支配自己的行动和生活,这是多么大的成就!但如果家长因为顾及孩子安全或者不想自己太疲惫,就经常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锻炼其实都是玩,用游戏的方式取代枯燥的训练往往让孩子乐此不疲,事半功倍。从走到跑再到跳,1-3岁是大运动发展的关键期。
0-6岁语言的敏感期
宝宝从出生起便开始学习语言,3个月左右的宝宝就能分辨语言和非语言了。我们要多给孩子语言输入,经常和孩子说话,经常用语言给他描述一些生活中常做的事情。
语言能力不仅影响孩子说话,对宝宝的理解能力、书写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有影响的。
语言启蒙方面,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以下的做法:
首先,我们要注意给孩子词汇的积累,先有输入才会有输出!
孩子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父母要多和孩子说话,吐字要清晰且慢。鼓励孩子敢说话,不要孩子手一指就读懂了,鼓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无论孩子是否开口,都应该多对孩子说话,多重复,句子简短,有助于孩子学习。
比如看到苹果说这是苹果,它是红色的,宝贝可以摸一摸,是不是滑滑的,它是什么形状呢,哦,是圆形的,宝贝可以闻一闻,嗯,是不是有香香的味道啊,拿到宝宝鼻子边让宝宝闻一闻,类似这样一个五感体验式的一个日常互动,多用形容词,语言启蒙刚开始就是我们给宝宝大量输入的一个过程,等到1-2岁这个语言敏感期了,宝宝就会有输出,所以不用焦虑,亲子游戏,亲子共读,吃喝拉撒睡都是语言输入的途经。
日常起居的词汇是有限的,让孩子加入到游戏中来,进行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游戏,以词汇和体验为媒介,认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用到的词汇,通过互动游戏,这些词全部以可见、可摸的状态呈现在宝宝面前,实现词义与情景的完全对应理解。
其次,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
日常的锻炼是当孩子开始说话表达要求后,孩子要东西时,让他说出要什么,再给他,而不是手指什么给什么。多玩儿歌童谣手指操,等宝宝熟练一些后,家长说前半句,拖长句,让孩子接出后半句。
推荐一本书《父母的语言》,希望大家都能看看,书中提到3000万的词汇差距会极大影响儿童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现。研究还发现,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
自我意识敏感期(1.5-3岁)
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到来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强调“我的”、爱说“不”,同时伴随“咬人”“打人”。
孩子强调“我的”,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我是我,你是你,大家是不同的。说“不”,他们通过说“不”,来体现自我的意志。“打人”,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打”,只是表示不同意、不喜欢的一种态度。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 是不是很强大,这样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源于自我形成的敏感期。
自我意识敏感期,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以下的做法:


秩序敏感期(2-4岁)
进入2岁以后,孩子的想法层出不穷,对事物的秩序有了强烈的需求,要求所有物体和生活习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点儿都不能变,这预示着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来临了。比如:积木必须放在玩具柜的第二层;
如果妈妈无意中把爸爸的拖鞋穿在了脚上,小家伙就会显得非常不满,非要妈妈脱下来还给爸爸才可以;
很多家长对于宝宝的执拗感到哭笑不得,其实这一阶段的宝宝通过对秩序感的苛求来建立自我和安全感,我们不必为此感到烦恼,倒不如顺其自然让宝宝玩一些满足秩序要求的小游戏。这样宝宝可以把那种强迫症一样的执着转化到游戏中,更有助于培养专注力和规则意识,何乐而不为呢。可以玩以下的游戏:

绘画敏感期(2-5岁)
绘画是孩子情绪的及时宣泄。其实每一幅画都是孩子真实内心思想的写照,是孩子情绪的外在表现。绘 画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就像要说话一样自然。对他们来讲,任何画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绘画可以同时活动左右大脑。在不断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和定式。当接受到外界的新鲜事物时,灵感一触即发,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顺利度过绘画敏感期的孩子会获得天才的创作智慧,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建构了巨大的潜力。可以参考以下的游戏:

推荐阅读孙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