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艺语
“花”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广雅疏证》记载早在晋代的游览诗中,已有“一岁再三花”的诗句。说明“花”字出现在晋朝。花字出现后,并没有马上完全取代华字。即使到了唐代,华字还广为使用。如“华而不实”、“春华秋实”,华为古字,花为今字。花是特别的存在,今晚特地写下一篇关于“花语”的小日记。

从古至今,花像一位永远不停歇的水手,在浩浩荡荡的诗海里从容不迫的漂泊着。杜甫对桃花有着“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宠溺;晏殊眼里的柳,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始作俑者”;林妹妹眼里的花,易见落难寻,愁杀葬花人......我只是一个刚走进花的世界,学插花的小白,不能写出大诗级别的诗句,呃~还望各位豆友批评指正。
花卉文化要求,赏花要懂花语。在花卉交流中,花虽无言,却是无声胜有声。花语最早起源于古希腊,那时浪漫的古希腊人,不止给花下了特定含义,叶子、果树也拥有着它们国度的语言。希腊神话里这样传诵:爱神出生时创造了玫瑰,因此玫瑰从那个时代起就成为了爱情的代名词。而在19世纪初,法国开始兴起花语,随即流行到英国与美国,真正花语盛行是在法国皇室时期,贵族们将民间对于花卉的资料整理编档,在里面就包括了花语的信息,而这样的信息在宫廷后期的园林建筑中得到了体现。

日记开头插入的图片,来自姐姐生日时她的朋友赠送的一束花。真是羡慕我姐,每逢生日就会收到各种花,遗憾的是今年的我才开始记录关于花的点滴。你们猜到了图片上的这朵花是什么了吗?它长得玲珑惹人爱,有的花苞因为缺氧几乎奄奄一息,有的小花在明争暗斗开得格外热烈,还有的小花耷拉着一个小脑袋。这样的戏精花,叫做蜡花。它还有一个高雅到不行的名字“淘金彩梅”(额~我可没在我家的蜡花身上找到一丝丝的金彩)

蜡花的心语,在澳大利亚流传的比较浪漫——杰拉尔顿腊花的花语是爱情的纯洁、忠贞不渝。蜡花原本是只生长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乡土野生木本花卉品种,随着各国花卉文化的交流,它在21世纪初来到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出现在爱花人的视野里,它跟梅花有几分相似,只是没有梅花这般孤傲。原来蜡花的花语这么深情,我得跟我姐八卦八卦,是哪个小哥哥向她示好。

哈哈哈~好困好困,原来我这么没有耐心的,刚打开豆瓣时文思泉涌,写着写着只想跟我姐讨瓜吃。害~幼稚无比的熊猫酱......明天继续介绍我的小花花,大家晚安,愿好梦常伴左右。